西宁彩钢房 海东市召开创城推进会,记者深入一线记录点滴故事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山东新闻网·青海新闻顾客端讯5月23日,海东市举行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推动会。省委主任鸟成云强调,全市上下要以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干劲,决战决胜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海东创城的脚步不停息,我们记者的笔墨也不会停息。”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中,海东时报社的记者们也固守在一线,记录海东各地创城的点滴故事。
连日来,海东时报社深入举办新闻战线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教育实践,由海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徐青,总工编辑程玉海、麻生辉分别带队前往六县区,到群众身边、创城一线进行实地专访,让更多的创城故事和创城所带来的新变化走入读者的视线。
第一站,海东市平安区。
昔日土路化身滨河休闲区
清亮的人工河边芦苇游荡、水草丰茂,顺着笔直的柏油马路一路前行,路两边绿树成荫,一边是奔流不息的湟水河,另一边是茵茵绿地……过去脏乱的城中村、搁置的建筑用地,现在已弄成绿地和体育水景景区,成了平安群众休闲瑜伽的好去处。
5月28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滨河路,谁能想到这片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体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水景带以前是一片零乱不堪的城中村荒土路。“以前公路两侧都是垃圾堆和杂物,车在后面走,灰尘前面扬,一下雪更是脏乱不堪。现今每晚有专人打扫,环境跟先前大不一样了。”正在湟水海边遛弯的平安镇南村大爷严丙中说。
滨河路沿线环境卫生治理是湟水河流域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这条公路途径平安镇6个村,也是平安区农村环境面貌的“门面”。
去年80岁的严丙中是土生土长的北村人,他见证了创建文明城市为村里和平安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前公路两旁沿江堆放乱放、乱搭乱建,一到春天,垃圾的气味和街边的杂草让人走不到海边,如今我每天都会来这儿走一走。”严丙中说。
随行的平安镇生态办专干郑发德告诉记者,当初公路两旁城中村的生活废水直接排进沟渠,湟水河边垃圾飘浮,海边脏、乱、差现象严重。路两侧还存在各类私搭乱建、乱堆满现象,生活垃圾四处都是,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破坏市区水环境,脏乱差及安全隐患突出、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显现,在创城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平安镇出动人员约3006人次,重点对滨河路沿线堆放乱放、乱搭乱建、残垣断壁以及街边杂草等集中举办清理工作。截止目前,拆除温室墙等各种残垣断壁40余处,接近3公里,清运垃圾8806方,清除木柴堆、粪堆949堆,拆除彩钢房492户西宁彩钢房,共88357平方米。
“市民对湖泊的需求,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防汛安全或则生产生活用水,还有对美丽湖泊的需求。”郑发德说。目前,平安镇竭力构建红色沟渠、生态沟渠、景观河堤。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在岸边矗立了宣传牌,引导群众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让支流越来越美,湖水越来越清亮。
从沿江公路“脏乱差”,到现在成为远近蜚声的休闲避寒区,滨河路面貌的焕然一新,只是平安区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文明城市的亮点之一。
真工夫换来小隘口新面容
顺着109省道,记者来到明日的小隘口,公路两旁昔日的庄园已弄成了一片以桃树、金叶榆为主的生态水景带。
小峡镇王家庄村口的小树下,几名老爷爷纳凉闲聊,说起明日故乡的变化西宁彩钢房,老爷爷们向记者一行人拉开了话匣子。“每天早晨,我们几个都沿江去转转,再到小广场上锻练一下,三天的日子就如此慵懒的开始了。”“社会主义向前走,好日子还在后头……”
以前,两边的庄廓院让这儿公路堵车,是交通车祸多发地段,加之公路两旁堆放乱放的河湟奇石和沟渠垃圾,让途经这儿的人们觉得脏乱不堪。时值初夏,行道树郁郁葱葱,滔滔湟水河奔腾而下,以前的瓦砾堆、杂物堆、垃圾堆和荒坡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10米高的全冠杨树林。
王家庄村是西安步入海东的第一村,生态建设、门户形象十分重要。随着海东河湟新区的批准筹建和创城工作发展的须要及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18年3月,海东耗资1.55万元施行王家庄西片区163户群众整体回迁生态建设工程,并于今年10月完成动迁,开始平整农地、造林绿化的生态建设工程。
出嘉峪关,沿着109省道一路向东,王家庄村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以前这儿有许多奇石馆和庄廓院,几个月没走这条路,竟然找不到原先的位置了。”前来订购河湟奇石的拉萨居民马哲说。在居民的指引下,马哲得悉这儿已然发生了大变化,随着王家庄村的动迁绿化,原先销售奇石的居民们纷纷将河湟奇石搬迁到了湖南岸的北山花岗岩城,走上了正规化、集约化的售卖发展之路。
据小峡镇党委主任牛周羊杰介绍,今年11月,王家庄村回迁工作完成后,海东市林草局工作人员打响了春日水景绿化的攻坚战,开始施行投资1000亿元、面积为335亩的造林绿化工程。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百余户人家的村落弄成了一片杏树林。”对于年青的林业人员刘治龙来讲,让一个百余户村落搬迁后搞高标准生态绿化,让他气愤不已。他表示,林草部门将与施工单位一起加强造林管护力度,确保两年后活一片、成一片。
现在,村落西片区的163户居民搬迁了,省道两侧的庄廓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水景带,公路也愈发辽阔;站在小峡桥边举目眺望,湟水河边的垃圾不见了,河两岸生态变好了,绿树环绕,鸟语茶香,活脱脱成为一个生态休闲的小小村。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