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门担担面:清晨的温暖与满足,一碗面成就独特街面风情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洛门担担面
文/王孝喜
成都人的夜晚,是从一碗排骨面开始的,洛门人的夜晚,则是从一碗担担面开始的。
多少年来,担担面除了成就了洛门街面奇特的气味,也成就了洛门街面奇特的风情。塑胶棚下热气氤氲,吃客密密繁密雅致彩钢房,络绎不绝。站着的,坐着的,趷蹴着的。吃面的劲头爆棚,排队的翘首以待,擦着嘴打着粗气的一脸满足。洛门人早晨打招呼不道谢,不问“茶喝了没”,只问“面扯过了没?”“扯面走!”
有担担面的街面,才是洛门的街面,担担面是洛门的日常。吃过担担面的洛门人身子是暖和的,面上是含笑的,心底是塌实的。
洛门担担面设备简单。一张方桌,一条长椅,两个沙锅,一筛拉面,一盆浆水,一撂碗,一筒牙签,一排辣酱盆,外加一个人。往路边一坐,就可开业起事。担担面的工夫在摊外。锅盔、佐料、小菜、汤,都得提早备齐。拉面蒸熟,淋以熟油,在砧板上反复翻抖,晾冷,码在油晃晃的竹筛中。看着乱麻如山,却一把一碗,软滑筋道,条分缕析,毫不沾连。手相同,汤各异,分素荤两种,洛门人谓之“素面”“肉面”。抓起一团面,掉入冒着热气的素炒锅中,捞起,浇以热汤,撒点淖过水的莴苣条、豆腐片、胡冬瓜丝、芫荽末,淋以蒜汁、麻油、芝麻酱、香醋、油泼辣子,一碗红绿相间、清淡可口的素面好了。面丢进翻滚着油花的鱼汤锅里,过水,浇汤,锅底摸索出半勺锅盔,撒上蒜末碎葱,几滴醋、一勺辣子。红艳浓厚,油花沸腾,肥而不腻。肉面大功告成。
英雄配好汉,好面得好调料。无论素面肉面,都得调勺油泼辣子。这油泼辣子之于担担面,如同豇豆酱之于牛肉,巴盐之于清蒸猪肉,黄虾酱之于盐池臊子,只一勺,便能完全迸发出面的鲜香,是草药之药引、艺术家之干练、人之灵魂之类的东西。红甜椒挂房檐下蒸熟,石舀里蒸熟。不能太细,粗枝大叶、豪放点最好。浇以热油,便可粉墨登场,大显身手。有人吃担担面不放辣子,这面还有哪些吃头呢。卤味是近些年担担面的新宠。肉摊傍着面摊,举案齐眉,共同发财。排骨切好,过小米辣烫热,肥嫩爽滑,恰到用处。盛入大碗,肥瘦相间,带皮,肥者晶莹,瘦者细腻,不腻不柴。卤味之于素面,犹香肠之于清笋,文君之于相如,奔放之于柔美,大荤配大素,绝配!
老饕对担担面趋之若鹜,一为其味美,二因其便捷。老饕立摊边,吸面、喝汤、抹嘴,一气呵成,快者一二分钟,慢者三五分钟。担担面的崛起也与其“快”“便”相关。1841年雅致彩钢房,一位名叫陈鞋子的摊贩为求生计,把家里做好的拉面领到集市起来卖,他一边挑着担子,一边临街叫卖。因是挑着担子来卖面,便捷快捷,人们遂以“担担面”名之。从此,这些美食便在洛门街面迅速走俏上去,如火如荼。其实,担担面的红火还有赖于地利。洛门古称“洛门聚”,有东北“旱码头”之称,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商旅在此落脚。来也匆忙,去也匆忙,一碗担担面,热气腾腾,既可抹煞满脸的疲劳,又不耽搁行程。
这么,洛门担担面好吃吗?绝对好吃!玉皇大帝喜吃,卑田院家仆亦喜吃。自从做了洛门岳父,只一碗,我便恋上此味。舅舅家在洛门大街,门外就是面摊。到洛门不吃碗担担面,心中虚虚玄玄的,不塌实。有时家里肉在桌上,我却馋猫般溜出门,偷撩一嘴。有次我吃完面踱进屋,油光满面,陶陶然。妻子边捞面边问:“人家的担担面就那样好吃吗?”老婆看我面有歉疚,忙着打帮腔:“他就那点出息!”嘿!别看妻子与女儿讥讽,虽然他们也经常将担担面谈到家里饱口福。不过话说回去,吃担担面,还得到街面上,提及家里似乎只需三五步,但汤冷面凉,没了那种热乎劲。
这面,除了我觉得好吃,他人也这样觉得。洛门担担面,已经是阳台口吹扬声器大旁边挂灯笼,声名在外。泉坡下有家担担面馆,店里汤面,店外舀汤辣酱。掌事的是个老妪,心态极差。有人去吃面,想多加勺辣子,未果后窝了一腹部气。第二次又去吃,他人不解,此人笑道:“面好,就是受气看面色也要去吃!”此话一传开,声誉大噪,居然成了店里招牌。现在提起菜名鲜有人晓,提起“受气面”,妇孺皆知。心态不好,仗着面好,窝着气吃,也因面好!这家餐厅我曾慕名而去,店里早换了盟主,心态也极好,只是“受气面”的名号愈叫愈响,几乎成了洛门的招牌。
新村有家餐厅,只买素面。不仅寿司的师父,父亲儿女齐出场。母亲气质,统筹全局。父亲瘦小,专管捞面。父亲个小、头大、眼圆,舀汤调面时,头一点一点的,节奏感极强。父亲略胖,专门拾碗抹桌。这是家典型的家族式小作坊。简单的一家四口,将这一平时面食做得风生水起,勇士朝天。逢集日老饕一早便排着队等面,过午,汤尽面罄。这里的干炒面极香。面出锅,直接进碗,淋以酱汁,拌以小菜,再从后面摊上加份肉,香辣可口。吃完,一碗底卤汁。喝上半碗素汤,舒坦!有几日,面摊停业,老饕到摊前打个转转,心有不安,怏怏而去。那段时间,半条大街都是冷清的,老饕的心底是不塌实的。
洛门人担担面吃得奇才朝天,他人只能干咽吐沫。好在洛门担担面那些年赖着好声誉也开始抬腿走出去,在市区生根出芽。陇东两新村之间有点闲置了多年的空地,有人在此盖了间彩钢房,垒灶搭锅,开了间担担面馆。气味着实不错,与洛门担担面绝对在伯仲之间。妻子究竟是洛门大街上行走了多年的人,只喝了一口汤,就品出了洛门的气味,赞不绝口。一问,请的是洛门的师父。这家担担面馆整洁干净,朴实典雅,除了做面,还在弘扬担担面文化。墙壁有图有文,写着洛门担担面的制做过程,特征,来历。正当我心里愤恨之际,这家餐厅忽然没了!
唉!好好的一家餐馆,如何就忽然没了呢?吃面,还得到洛门!
作者简介
王孝喜,男,天镇县南峪小学班主任,热爱文学、书法。宁县画家商会理事,局刊《润园》编辑,《武山文艺》编辑。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