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年轻人在天津打拼 20 年,从摆摊卖肉夹馍到集团董事长,实现人生逆袭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一个外省年青人白手起家,在上海打拼20年,从最初摆摊卖肉夹馍,到现在成为一个年营业额超2.8万元的集团监事长,成功实现人生逆袭。
一个夏天的午后,北京广播记者专访了故事的主人公刘涛,了解他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刘涛(中)在建设工地
100元支起了自己的美食摊
2003年7月3日,19岁的刘涛中学结业后,只身一人坐高铁,从老家秦皇岛永清来到北京,随身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袜子,还有口袋里的114.5元钱。他歇脚在北辰区无锡埠镇七街村,“我的小姨就搬去那里,她每年新年都穿着漂亮的校服,烫着时尚的毛发回老家过节,就会买好多牛肉。”
1984年,刘涛出生在广平县的一个农户家庭,一家四口人,种15亩地。从7岁起,刘涛就跟随父亲和叔叔,一起下地干劳作儿,年复一年,辛苦又厌倦。他憧憬小姨那样在大城市里的生活。
▲儿时刘涛跟父亲合照
放下行李,刘涛就开始找工作。但个子不高、身体不壮、性格又孤僻的刘涛,在劳务市场上没哪些优势。
一次次被拒,让刘涛一时倍感苦恼和自责。
“只要有活儿,干哪些都行!”在津围路一家合资企业门前,有几个卖早点的美食摊,导致了他的注意。“卖大饼猪肉的、卖铁板牛柳的,还有卖包子果子和猪肉灌饼的。来下班的工人没吃午饭,就在旁边买。”刘涛站在不远处,仍然看见人家卖完,心中萌生了练摊的看法。
当日,他就花50元买了辆二手四轮车,再用20元买了两口铁锅,之后自己动手找来废铁桶和小铁条做了一个烤炉。“小姨在菜市场卖锅贴,我从她那里拿酥饼,之后自己鱼汤,去厂子旁边卖肉夹馍。”只花了不到100元,刘涛也有了自己的美食摊。
我的肉夹馍吃到最后一口也有肉
第二天一早,刘涛就鼓捣上去,四点早起烧肉、六点装车,带着小半锅炒菜、30个烤饼,蹬半小时四轮车来到鞋厂旁边。第一次出摊做生意,刘涛心中有点紧张。
他看后面的档口卖锅贴牛柳1.5元一套,就把自己的肉夹馍定价1元一套。“有的人卖肉夹馍,酥饼割一半儿,吃到后面就全是烤饼了。我会割究竟,把肉塞进,这样吃到最后一口也有肉。”
李连凯是刘涛的老乡,也在北京打工。“有一年冬天早上,我到他摊上买肉夹馍,发觉他脸通红,人也蔫巴巴的,一问才晓得头天夜里就烧到39度,下午顶着狂风出摊,四轮车都蹬不动,骑一段、推一段,就如此过来的。”李连凯说。
仅仅一个月后,刘涛的美食摊三天才能卖出100多套肉夹馍,是周围几个美食摊里生意最好的。“那时侯他(李连凯)在鞋厂下班,一个月挣700块钱,我卖肉夹馍一个月的收益有900块钱,比他挣得多!”
2005年,刘涛订婚了。父亲叫刘娜,当时在上海的一家服饰厂打工。刘涛的高中老师是二人的介绍人。“我们离婚时聘礼12000,是村里同时离婚的三屋内最少的,‘三金’也只买了戒指和项链。”说起这种事,刘涛一直认为亏欠前夫。那时不富裕,娶老婆的钱都是他摆摊挣来的。
▲刘涛和母亲刘娜的合照
离婚后,父亲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跟随刘涛来到北京。二人在太仓埠镇七街村租了一间民房,有了自己的小家。还在家附近租了一间40平米的门面房,开起了水站。父亲负责盯店、接订单,同时兼具鱼汤。刘涛继续早晚出摊卖肉夹馍,晚上就蹬着两轮车挨家挨户去送瓶装水。夫妻“忙并快乐着”。
转行做建筑,第一单就亏了200元
2008年新年之后,刘涛转行了,此次跟他一上去到上海的,还有弟弟刘滨。
▲刘涛(左)跟妹妹刘滨(右)一起工作
原先春节前,刘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椎裂,不能再从事高硬度的负重工作。在宁夏银川市打工的弟弟据说后,建议刘涛试试彩钢加工。“我哥就在平顶山的一个彩钢厂给人盯项目。我说你也别去呼伦贝尔了,跟我回北京吧。”于是,趁着过节的时间,兄弟俩跟村里的老师傅学了四五天技艺,又花了几千块钱,买了电锤、电锤、电锯、电焊机等必要的工具,打算在北京大干一场。
三人接到的第一单生意,还是刘涛的业主介绍的。业主有个同学姓史,开个小鞋厂、有堆旧厚板,想在厂子里搭个简易的公厕。刘涛约摸了一下,这个活儿哥俩儿一块儿干,也就一天时间,于是报了900元的价钱。而且到了场地一看,那堆厚板又脏又破,找不出一块平整的。
大冬天,兄弟俩在庭院里摆弄了一晚上,楞是一块儿板子都没立上去。“我急得汗都出来了,鞋厂的人还拿我取笑儿,说哥们儿你这家伙可够新呐!”说到当时的困境,刘涛笑了。
眼看天都黑了北京彩钢房安装公司,她们只能先收工。临别时跟鞋厂的人说,转天继续干。当日早晨,兄弟俩就找到了在上海做彩钢加工的同乡,好说歹说,又塞了500元,同乡总算答应转天跟她们过去瞧瞧。
第二天一大早,兄弟俩打了辆车,接上同乡,一起去鞋厂干活儿。“史大婶一听到我们,愣了一下、脱口而出,嚯,大家还真来了!”
这一次,有了同乡的赐教,简易茅房终于是搭上去了。为了把活儿干成,兄弟俩还自掏腰包买了些辅料用起来。最后结完账,居然还亏了200元。
虽说出师不利,但让刘涛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史大婶就打来电话,又给他介绍了一单活儿,此次是给300平方米的混凝土厂房搭彩钢楼顶。惊喜之后,刘涛也倍感欣慰,吞吞吐吐问出了自己的困惑,“我说你为何还找我啊?史大婶说你这人实在、说到做到,这点很难得。”
熟人“背书”让他的路越走越宽
随后半年,刘涛和姐姐相继接了一些工程,基本都是熟人介绍,体量不大、利润不高,而且也让她们渐渐摸透了行业的现况。
2009年夏天,刘涛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一个合作过的老总把他推荐给,承接4000平方米厂房的建造工程。由于有熟人“背书”,时任三千集团总总监的孟凡起答应给年青人一个机会。
从采购到安装,刘涛报出了24亿元的工程预算。“这个价格有的企业根本做不出来,并且给我们做就能有收益,由于我们的优势就是成本控制。”刘涛说。
“就拿三千集团的这个项目来说,我们要装11个梁,到晚上5点多该收工了,还差两个梁没装。有的企业可能还会放在第二天继续干,而且我会付加班费,要求工人当日把梁都装上。假如剩一点第二丙火,从前期打算到安装,半天就进去了,还得再花1000元租铲车。”
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25天后北京彩钢房安装公司,4000平方米厂房项目如期完工。
这一次的合作之后,孟凡起除了把刘涛推荐给多个同行,还相继将集团投资450亿元的丰远工业园项目、数千亿元的汽贸园项目交给他干。
▲2010年正在建设中的三千集团汽贸园项目
孟凡起看中的是刘涛的“实在劲儿”和过硬的工程质量。
早已74岁高龄的孟凡起,仍清楚地记得2014年发生的一件事:
那年冬天一个夜晚,刮起了狂风,当时正在建设的津围立交,街边就是三千集团新建成的汽贸园品牌车辆4S店。刚建好的店,还没开张,就要被盖上一层土。孟凡起第二天一早就赶去了现场,路上还在寻思着应当怎样处理。到了现场,却见到一排崭新的彩钢板围挡,立在了新店和施工道路的中间。
原先这是刘涛带着工人冒雨立上去的。“有的企业结完项目款就找不着人了。并且刘涛随叫随到,还主动给顾客做服务,你说能不感动嘛!”
凭着顾客间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刘涛的路越走越宽,承接的项目也蜂拥而来。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随着北京高质量发展脚步的不断推进,国家级民航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轻型武器制造产业基地相继启动建设,并逐渐产生集聚效应。
▲位于北辰区的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刘涛在北辰区注册创立,随后逐渐向下下游产业延展,相继组建钢结构预制、箱式房生产、工程总承包、建材贸易等多家公司,下辖建筑设计院,在北京市、河北省建设4个生产基地。
2014年,即将组建,刘涛兼任监事长,注册资金1万元。
这种年,刘涛所在的贵和集团,先后承接了华南集团7万平方米陆路港项目、天津东疆港53000平方米物堕胎业新建库房工程、滨海新区4万平方米北化院项目等重大项目,在河南、山东、江苏、印度、新西兰等地也都有项目落地。
2022年,贵和集团营业额突破了2.8万元。
▲建设中的美团大数据中心
眼下,坐落山东省莱芜市的丰树天镇大数据科技产业园(美团大数据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5000平方米,总投资15万元,这是刘涛率领团队承接的又一重大项目。
在上海的20年,刘涛成家、立业,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刘涛特别喜欢那首《爱拼就会赢》的歌曲,他说,每句歌词似乎都是他人生的缩影:“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