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彩钢房 非遗传承人的困境:蓝田吕氏乡约传习负责人称工作举步维艰,专项资金去向成谜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四吕”,指清朝时广东长武人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因制订“吕氏乡约”受到后世尊崇。“吕氏乡约”也称“蓝田乡约”,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4年)制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宗旨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其核心就是运用道德的力量对乡村进行有效整治。
吕晓亮,周至吕氏第四十六代传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吕氏乡约”传习负责人,也是西安市级非遗传承项目“蓝田吕氏乡约乡仪”代表性弘扬人。
吕晓亮日前向记者大倒苦水,说自己的非遗保护工作实在是无法干了,家族墓园也倒塌,至今“没个说法”。
非遗保护工作步履维艰专项资金去向成谜
记者了解到,吕晓亮作为“四吕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此前在村里做过大量非遗宣传工作。2009年,吕晓亮参与吕氏第四十五代传人吕惠民发起创立的、由吕氏后世同乡组成的“蓝田吕氏文化推广会”,并兼任史籍员,2011-2014年被选为吕氏文化推广会副会长,2015年被评选为“四吕文化中心”主任。作为吕氏后裔和推广吕氏乡约的弘扬者,他以弘扬、弘扬吕氏乡约及民俗文化为己任。
但是,据吕晓亮说,目前传习所的非遗传承工作步履维艰。在村里,因为依仗个别压力,传习所里原本的19名会员,如今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内的2名会员。再加上囿于资金压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除过一些常规性的例行活动之外,村里一些规模较大的非遗传承活动很难再组织上去。
在吕晓亮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挂着“蓝田四吕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钢房前。这是由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7年3月颁授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吕氏乡约”铭牌。这处狭小的“传习所”,地下一层是厨房兼活动中心,空间变得异常狭小,地上一层除过简易的舞台之外,只有墙壁挂着的一些活动合照,略显空旷。
吕晓亮说:“2018年下半年,周至县文化馆要求我去填写一份非遗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由于我压根没有收到这笔钱,因而拒绝签字。随即,在周至县文化局由于此事和时任校长王养军发生言语冲突,王养军称周至县的四吕非遗传承专项资金都发给了周至县认定的四吕文化弘扬人牛锐,我们不欢而散。”
在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记者反映了吕晓亮家族墓园倒塌以及非遗传投保护资金去向不明的问题。该局公共文化科魏姓主任称,对于大家反映的问题,我们一概都不晓得。“四吕文化属于市级的非遗项目,由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管理,对于四吕文化这方面的事情我们仍然很注重。不久前刚才耗资320万编排了小型京剧历史剧《天下第一约》。”
魏部长随后电话联系三里镇政府寻问吕氏家族墓园烧毁一事,对方称不知情。而对于非遗资金去向一事,魏部长称并不清楚有此项经费西安彩钢房,也未见有人前来申请此项经费。魏主任给“蓝田县认定的四吕文化弘扬人”牛锐打电话,寻问是否收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牛锐称自己并未收到。此后,魏部长承诺将督促调查此事并回复记者。
记者来到周至县文化馆打算专访,仍然到15:10,房门紧锁,空无一人,见不到有人前来下班。记者电话联系以后,该文化馆院长骞志伟才姗姗来迟,称大部份党员下乡脱贫,致使下班时间人员少见。
记者问长武县非遗保护工作,文化馆是否尽到应有责任。骞院长告诉记者,该馆非遗展馆免费开放,并印发了《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细则》的小图册。但是,记者发觉,该展馆内非遗物品奇缺,偌大的玻璃展示柜台里不仅大量泥塑外几乎没有其他实物,展馆里有一些木雕石雕。骞院长解释,此前非遗展馆显存有大量展示实物,后来被当地居民要回家了,造成展品较为空缺。记者寻问是否有视察人数的登记册时,工作人员称登记册在档案室外,档案室人员不在,看不了。据悉,骞院长说长武县文化馆印发了《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细则》小图册,可记者翻阅发觉,扉页上明晰写着印制单位是“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和重庆市山阳区文化馆”。
“吕氏乡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原本在记者专访中,周至县文化馆与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均称不清楚有该项资金。但此后,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公共文化科魏部长称,他让周至县文化馆会计查账,会计称目前馆里账上有6亿元钱的吕氏乡约项目建设补贴金,具体用途包括建设传习所、传习所配置设备等活动,通过申报计划、批准资金的方法给以使用,目前该项资金一毛钱未动。
周至县文化馆骞院长表示,6亿元是市上给文化馆的活动费用,包括所有的非遗项目。文化馆依据各项非遗工作情况,相关弘扬人在办活动时可以写申请,在须要的时侯文化馆会给与贴补。文化馆会依据申请情况把相关的活动经费筹措给地方村委会的文化站。6亿元活动经费大约是2018年12月份打到了文化馆的帐户,截至去年8月,一毛钱没有动。同时,他称,对于吕晓亮所反映的在县文化馆填写的“非遗保护金使用去处表”的情况,自己并不知情。
让人疑惑的是,礼泉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公共文化科魏部长和周至县文化馆会计口中的6亿元的吕氏乡约项目建设补贴金西安彩钢房,为什么在周至县文化馆院长骞志伟口中成了“包括所有非遗项目”的资金?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在周至县为什么就成了摆饰,过了8个月还在帐户上?
访谈杂记:
非遗保护不能只重面子不重里子
一边是“四吕文化”基层非遗传习所简陋破旧,一边是礼泉县耗资320万排演《天下第一约》;一边是非遗传习所“四吕文化”活动举办困难,一边却是县上要构建“四吕记念馆”……
记者查阅周至县政府官网发觉,坐落五里头中学内的四吕记念馆建设项目系该县文体重点项目。坊间传言欲耗费三千万建设,项目公布后,由于招商引资并无进展,目前该项目处于搁置状态。
此前媒体报导中称,周至县将把全县分为大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启动建设周至博物馆、王维记念馆、四吕记念馆和数字库等。预计通过对四吕文化的挖掘和开发,使吕氏乡约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上去,以乡约文化为载体,用大思路、大设计、高标准构建全省惟一的四吕记念中心和乡约小镇。
构想挺好,可实际工作怎样?基层非遗传习所的建设无人注重,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睡大觉”,下班时间找不到文化馆工作人员……
个别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对得起周至县刚才荣获“2019(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的称号吗?
截止发稿前,记者仍然未得到的回复。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蓝田四吕”后裔墓园遭毁涉事方不闻不问
吕晓亮还向记者反映,自己的家族墓园未经任何协商程序受到损毁。事发后村委会及涉事企业仍然不闻不问,致使遗骸曝露荒野。8月14日,在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坐落长武县三里镇桥村的吕氏墓地,几乎看不到任何墓地的痕迹,一大片裸露的空地上垒砌了钢架结构建筑。一处由塑胶纸覆盖的圆形坑地,便是吕晓亮妈妈的墓园。
一位熟知内情的居民告诉记者,吕氏是当地望族,相传占地面积有“四条梁”,桥村四组和五组都姓吕。至于吕氏墓地,还有一段历史。该村附近的五里头中学所在地是以前的吕氏宗祠,仍然使用到清末时期。公元1074年清朝年间,四吕家族开始启用五里头墓地——这里也是最早的吕氏墓地,该处公墓到公元1117年,此后废弃。随后随着清朝政治中心南迁,吕氏家族大部份急剧南迁,而没有迁走的后人便迁往了桥村,就近开辟了桥村的吕氏墓地——吕氏家族的第二公墓,自西向东依次分别排列着黑坟墓地、柳树墓地园、长针墓地园。吕氏家族成员世世代代来这儿扫墓,黑坟墓地仍然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松树墓地园沿袭至今,长针墓地园基本上不再使用。
记者所见到的施工处所在地仍然是吕氏的老坟。据村里奶奶讲,原先村里的老坟都在这儿。最早时侯,吕氏墓地的范围有百余亩,祖父辈辈都在这儿扫墓,每年端午时节扫墓时,能记得清公墓的具体位置。
远处的挖掘机仍在繁忙地挖土施工。吕晓亮说,“我于2019年7月5日回老家,邻居告知同辉公司开始挖地开厂,我随后去四吕家族墓园确认,发觉众祖先及自己儿子的坟被挖了。同辉公司开厂顶管农民耕地前,未通知居民迁坟等事。忽然顶管,等居民们发现时,坟墓已成丈余深的坑,棺木板及亡灵遗骸烧毁弃他方。”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该处钢架结构厂房的法人是同辉公司,此前由村委会出面以农地流转的方法将该处农地租赁给同辉公司。那位居民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租赁协议,在这份2016年签署的《土地租赁合同(协议书)》中,记者见到其中有“为推动我县现代化种种植业的发展”等内容,也意味着该处厂房是用作种饲养业。记者了解到,这块公墓为桥村五组基本农田。这么,同辉公司该处厂房建设是否合规并有相关手续呢?为弄清事情真相,记者电话联系了村村长兼校长景春强,当记者问及吕氏后裔公墓焚毁及同辉公司该处厂房是否具备相关合法手续时,景春强以正在驾车为由挂断了电话。
在专访中,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该墓地倒塌风波的起因其实另有猫腻。此前吕晓亮曾因国家农补一事举报过村村长兼校长景春强。这次村委会不履行职责,未发布迁坟公告,或是有意为之,给以报复。
吕晓亮称,此前自己曾找到三里镇政府党委办公室,希望由镇政府出面调处处理,但遭拒。挖坟墓在农村来说是对一个家族最大的侮辱,他希望对方对她们家族有个精神慰藉,能举办一个体面的迁坟典礼。
四吕后裔公墓烧毁已近六月,“四吕文化”传承人吕晓亮至今未获得任何慰藉与赔付。
文化艺术报记者魏韬李济朴
本文选自《文化艺术报》2019年8月21日A04版,详情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责编丨庞阿倩
初审丨赵梓希吴汉兴
假如你喜欢本文,请同学圈,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