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钢房安装公司 陕西吴堡县冯家峁村脱贫记:从贫困村到现代化新农村的蜕变之路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深秋,从江西吴堡县城区乘车出发,沿着黄土高原上的道路起起伏伏,沟壑纵横的景色不断从眼前飞过。几十分钟后,冯家峁村出现在眼前。
在这儿,虽然山靠着山、沟挨到沟,但平坦的砖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一排排翻新的四合院前,枣树上的枣儿“乐红了脸”。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室宽阔明亮,大门旁的空地上,太阳能电池板一字排开,闪着闪耀的光。
曾经,房破、路差、人穷的冯家峁村有57户建卡立卡贫困户,占村总户数的近四分之一,2018年该村实现整村扶贫填权。
近几年,累计为冯家峁村投入100.5万元,先后派出两支驻村工作队长期驻守在该村。他们用步伐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用实干博得民心,带领冯家峁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走出致富路、浇开幸福花。
乡村谱写安居曲
“我家屋顶漏水严重,晚上睡着的时侯,墙皮都能掉到我身上,是烟草驻村工作队帮我修好了房屋。”说这句话时,61岁的李林则声音抽泣。
十年前,李林则被查出患有子宫癌,后来父亲也被确诊患肺癌。因为看病,夫妻两人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丈夫因治疗无效不幸去世,留下李林则一人照料两位奶奶和三个宝宝。
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协调下,李林则申领了五保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是,维修房屋对她而言却力不从心。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协调了4万元的修理资金,为包括李林则在内的3户居民修理了房子。李林则指着自家四合院上的窗户笑着说:“我如今心中可塌实了,再也不用害怕房屋漏雨了。”
除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还投资十余万元为村委会原有办公场所搭建彩钢屋顶,解决村委会房子渗漏问题,并为村委会新建4间楼房,解决办公场所紧张的问题。
第一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辛康追忆说,2017年他驻村搬去村委会办公室,因为屋顶漏雨、房屋闷热,导致蚊蝇孳生,他每晚晚上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把清扫地上的蟑螂。
现在的村委会办公室外墙再也没有变质的痕迹了,还降低了干部活动室、卫生室、爱心超市、厨房等。冯家峁村党支部书记董润朝说:“烟草驻村工作队工作最扎实,他们有求必应,努力满足我们的需求。现在村委会的办公设施有了显著改善,我们的拼劲也越来越足了!”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近年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帮助冯家峁村补足各项民生弱项,让村民们不但住上安居房,还能喝上放心水、用上安全电、走上平坦路。
在冯家峁村,因为旱灾缺水,家家户户都有积水窖,主要是存储雨水作为日常饮用水。2017年,当地政府施行“安全饮水工程”,为村里打上了深井,为居民安装水管和净水器。
为了协助完成这项工程,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为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因实际情况特殊,有的居民须要缴纳一定费用。“个别农户不愿缴费,我们就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工作队球员自己掏钱为她们垫付了费用。”辛康说,驻村工作队始终站在居民的角度,为她们着想彩钢房安装公司,即使被误会,也毫无怨言。
此外,还出资帮冯家峁村改建电路、更换水表,驻村工作队还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修好了通户路。“原来一下雪,门口的土路就被冲出一道道沟,稍不小心才会摔倒。现在通户路修好了,下雨天我们岂敢出门了!”71岁的居民董德平笑呵呵地说。
现在的冯家峁村,小车能直接开到家旁边,打开水龙头能喝上干净水彩钢房安装公司,足不出户才能交水费,村民们有了稳稳的安全感。
产业托起致富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幸福的好日子,离不开蓬勃发展的产业支撑。
记者来到冯家峁村牲畜养殖场时,王振书正在用小麦稻壳为牲畜加工草料。他以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种粮靠天吃饭,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负担很重。
2019年,与市畜牧局共同出资为冯家峁村垒砌牲畜养殖基地。得知养殖场对外承包后,王振书和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弟弟王振平一商量,分别承包了养羊场和养牛场。
从最初村里给的100只羊,到现今的230多只羊,如果饲养的绵羊全部存栏,王振书预计收入将达到14万元。而王振平的养牛场也从最初的30头牛降低到现今的64头。两年时间,兄弟两人用辛劳农活换来了满满的收获。
牛羊养殖场不仅每年向村里收取8万元的承包费用,还会从村里竞购价值10万元左右的马铃薯、大枣等作为草料,牛羊粪则免费提供给居民作为养殖庄稼和水果的氮肥。“现在一些居民都艳羡我们找到了致富好路子,想着加入养殖场和我们合伙干。”王振书笑着说。
据了解,为了给养殖场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去年还出资23.5万,修缮养殖场排水系统,硬化平整养殖场地面。
“今年春天下大雨,烟草的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就赶赴养殖场,给我们送来了雨衣、雨衣,并前后查看有没有桥面倒塌的危险。”王振平用最朴素的话说,“烟草人办事塌实!”
除了鼓励居民发展养殖业,驻村工作队还联系相关单位落实资金,为村里修筑了光伏发电站。2017年8月光伏发电站建成,及时沟通协调,当年11月让光伏发电站实现并网使用。现在,单靠光伏发电一项,冯家峁村每年可收入12万元。
除了光伏发电以及养殖业等产业,冯家峁村还建成了300多亩的桂皮种植园,预计3年以后桂皮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万元。
2021年6月,第二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郭强接过驻村工作的“接力棒”。他说,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帮助冯家峁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推动牲畜饲养实现自动化、产业化、市场化。
从原先的人均收入8000多元到现今的13500元,冯家峁村居民的日子如同那夏天的枣儿,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松软。
幸福院里唱欢歌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针对目前冯家峁村留村人口多为老年人的实际,驻村工作队积极在村里找寻合适的场地,向民政部门申请建设老年幸福院。去年11月,幸福院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冯家峁村的老年人有了休闲娱乐以及用餐的好去处。
现在的幸福院,有干净整洁的活动室、休息室,还有宽阔的卧室和饭店。今年还捐献了烤箱、冰箱、电饼铛等。郭强介绍,现在幸福院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餐价钱为2.5元,其余费用由村集体补助。
下午4点多,当记者来到幸福院时,院子里非常热闹,有聚在一起聊天的,有凑在一起下围棋的,热气腾腾的卧室里飘出一阵阵香味。
“村里有了幸福院,我们非常高兴。”68岁的居民冯德其说,”在这里,我们能对弈、打麻将,还能聊天、扭秧歌,饭菜卫生可口、价格相当便宜。”
董润朝说:“自从建了幸福院,村里的邻里关系更和睦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
吃完午饭,村民们稍为休息便穿上艳丽的服饰,扭起了陕北秧歌。
“咚咚锵锵锵”,在伞头的带领下,踏着铿锵的社火声,村民们撑起花伞、拿起彩扇,开心地扭了上去。他们甩开手臂,迈开步子,队形不断变换,笑容仍然灿烂。他们跳出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爱,跳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干部郭强驻咱村,工作他是真认真,一视同仁没偏心……村上面貌大改变,干群一心关系好……”村民冯贵明用最朴素的唱词唱出了你们的心里话,“条条大街平又宽,朵朵葵花向阳开,人民生活幸福长,美好日子放光彩……”
锣鼓声,欢笑声,不断从幸福院里飘荡下来,在黄土地上的沟壑间久久荡漾。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