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景行设计案例抄绘分享:北林校园景观设计要点与类型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LA景行设计
本期案例抄绘分享将以北林校园里的水景为例向你们介绍怎样设计校园水景,一上去瞧瞧吧~
学习重点:
·校园水景的设计要点
·建筑外环境的设计
·空间气氛的营造
校园水景
定义
校园除了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彩钢房鸟瞰图,也是校内师生娱乐、交流、休闲的生活环境。校园水景是为师生创造的环境优美、安静舒适,反映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园林空间。
作用
(1)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2)保护、改善校园自然环境
(3)隔离、保护作用
(4)休闲场地和学习的第二课堂
类型
校园的功能分区通常分为:校前入口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员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底泥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以及校园交通干道等。
校园水景的设计要与校园建设相一致,不同的地域属性决定了功能属性,不同的功能属性又决定了不同的空间气氛。
比如:
教学科研区:通常设置学习、展示空间等,动物品种丰富,色调多样。
中学生生活区:通常设置大小、类型不同的绿地空间,如适宜集体活动的开敞空间、适合打坐休息的半开敞空间、适合谈心交流的私密空间等。
教员工住宅区:设置休闲、交流空间,放置一定的小憩设施和瑜伽器械。
体育运动区:以规则简约的隔离绿化带为主,设置交流与休闲空间。
集中绿化区:校园水景的精华部份,为师生晨读、交流、展示、休闲、集会等创造户外空间。
代表案例
01
树洞嘉园
·私密空间设计、空间气氛营造
项目概况
•项目地点:上海林业学院
•项目设计:蔡凌豪南京林业学院园林大学
•项目类型:校园微更新
项目背景
“树洞花苑“的场地原先是上海林业学院1号中学生寝室楼南侧的一片残破的单车停车棚,在停车场的轻钢车棚间,24棵高大的洋乌桕树恣意生长。
因为常年被铁围栏隔离,且缺乏烟台,这块场地未被妥善借助,仍然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场地整修前
设计理念
·设计主题——“我们相对而望,任岁月,旋即生长”
主题明晰了场地,这将是一个安静的休息和私语的空间。并通过空间的组织,来筹谋不同的【相望】的可能性,以及【相望】所引起的故事。
·圆形是场地的设计母题
因为矩形的向心性,使【相望】成为自然发生的风波而非刻意的窥探,解决了陌生人之间对视的“合法性问题”。
人成为水景的一个部份,正如卞之琳的那句精典的句子“你站在桥上看景色,看景色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潢了你的窗,你装潢了他人的梦”。
设计剖析
01.空间结构
场地被界定成南北两个部份。
1)北侧抬成0.4米高的绿地,以白腊树作为中心,产生了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广场,营造了较为私密的空间。
广场的边界均由大理石、木材和耐候钢构成的坐凳来划分,与寝室距离较近的木制坐凳,设有坐椅,一方面提高了坐的舒适度,又无形中降低了与寝室之间的隔离。
坐凳圈成的方形空间,因为切入了绿地不同深度,进而产生尺度不一的开口,构成不同的空间隐私度,引导着不同的派对、交流的模式。方形广场坐凳上生发的视线,会穿过中央的乌桕树,再发生交叉和碰撞。
养殖耐阳性强的花灌木包括金银木、荚蒾、京山梅花及丛生丁香,这种灌木在达到一定生长高度后,将产生挺好的遮蔽疗效,阻隔场地与寝室阳台【相望】,以保证寝室的隐私性。
总结
空间围合感的营造:
①形式——圆形的向心性
②地形——抬高0.4m
③植物——绿篱灌木
2)南侧主广场放置三个水景装置,较为开敞。
▲鸟瞰图
02.主题抒发
(1)材料——时间
抬高绿地的挡土墙采用暗红色的陶土焙烧砖铺砌成镂空花墙,这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用的铺砌技巧产生了怀旧的方式和质感,与周边的旧式寝室产生和谐的整体关系。
南侧铺设留用了原场地的暗黄色水泥砖,瘀斑累累的旧砖也调和了新的构建与旧的环境之间的对立,使这个改建项目在建成之初就呈现出时间的痕迹,与主题相呼应。
(2)水景装置——相望
主广场几棵茂密的小树之间,放置了三个抒发“相望”主题的水景装置——“树洞转亭”,圆环状的装置如同三个树洞,散卧在山间。
转亭内的坐凳并不相同,分别是单排坐凳,双排坐凳,双排带椅子三种方式,这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交流模式。
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须要,将树洞转亭转入任意方向,由此建立公路与树洞转亭,广场与树洞转亭,树洞转亭之间的不同的“相望或屏蔽”的关系。
02
薄房屋,轻Talk
项目概况
•项目地点:上海林业学院
•项目年份:2018
•项目设计:蔡凌豪南京林业学院
项目背景
上海林业学院二饭堂与4号中学生公寓之间有一块南北宽仅13.4米的窄小场地,被一片红顶彩钢板房覆盖了好多年,容纳了一间药房和一家香蕉铺。作为中学生生活西区惟一的商店,它残破丑恶,却无可替换。
17年冬天拆除后,4号公寓面向街道一览无余,须要进行一定的私密遮挡。
▲场地原样
设计理念——轻薄
“轻建筑”——一种临界状态的,立面消失的,但又可躺卧容身的暂栖之所。
▲轻薄的折纸构造
它的原型是一张白纸,对折以后,墙和板就显露下来,之后穿插入5棵洋柳树之间彩钢房鸟瞰图,并保持与中学生公寓的最大距离以降低干扰。
在白纸上裁切出一些开口,翻转就产生了桌子,有些部份被大块地切割出来,折叠成方筒,插入白纸墙,弄成4个小小的卧室。
这片薄薄的没有楼顶的墙,才是真正的“薄房屋”——它似乎被空旷的场地压缩到极简的状态,成为一个单纯的光影、时间和心情的容器。
▲轴测模型
设计剖析
▲薄房屋
01.动物设计——与动物共生
(1)分隔空间
现况保留:
老洋柳树和金银木被完整地保留出来;金银木构成了公路和薄房屋之间的隔离。
新增动物:
因为地处遮荫,新增动物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在略显空白的东北角添了一棵高大的嫩枝槭;在薄房屋尤其是每位透空的洞口以后露地丁香和青仟,产生与公寓楼之间的过渡屏障。
(2)围合空间
地板的最东端翻卷成长凳,3棵刺槐密集地掩映在凳前,围合成较为私密的空间。
02.空间结构
外部隔离的动物与薄墙围合成逗留空间,插入薄墙的袋子与翻折产生的椅子不同程度的围合提供了不同私密度的逗留形式。
03
溪山行旅
上海林业学院学研中心水景
•建筑外环境设计、下沉广场设计、空间气氛营造
项目概况
•项目地点:上海林业学院
•项目设计:蔡凌豪上海林业学院
项目背景
项目坐落广州林业大校区内,围绕着新建的教学和科研大厦——学研中心。建筑抢占了林大校园的西北角,北部及北部边界毗邻城市公路,U型的体量朝向校园产生半开放式的方体内院空间。
复杂的城市环境、紧凑的校园用地,庞大的建筑,复杂的结构,严酷的防水要求,有限的泰安给水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设计理念
·叠涩状的建筑语言在建筑的各个部份重复使用,成为建筑的主要形态特点,这将成为水景符号的主要语源之一,以产生水景和建筑共同的语汇体系。
·景观语言的转译与建构
上海林业学院的办学理念“知山知水,行道树树人”则被转译成水景的核心语义。它包含四个重要的对象:山、水、树、人,最终将其归纳浓缩为“溪山行旅”四字。
溪山行旅的语源来自于中国清朝作家范宽《谿山行旅》图,彰显出自然与人和谐朴实的辨证关系。溪山行旅,在山水之间行走体验,正是上海林业学院师生在天地间上下求索的心灵缩影。
范宽在勾画《谿山行旅》图时,早已完成了从自然语言到油画语言的第一次转译,学研中心水景,舍弃了回归拟态山水的园林隐喻,而将其转译为更为普世的具象水景语言,是对溪山行旅的二次转译。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阅读蔡凌豪老师的文章《溪山行旅——景观语言转译与建构》(选自《风景园林》2016/2)
▲北宋作家范宽《谿山行旅》图
设计剖析
▲总平面图
01.建筑外环境设计
学研中心楼前半开放式的方体内院空间主要由中轴广场和南北两个下沉庭园组成。
(1)基础绿化
建筑的顶部与边上硬质交接的地方,这些空间常常须要绿化过渡,常用的是草坪、花带、灌木丛。
(2)主轴广场
①集散空间
主轴广场是学研中心朝向校园的主要公共空间和入口通道,与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
入口采用大面积硬质以满足人流集散的需求。一个简洁的圆形构造指出了建筑的轴线,设计延续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符合校园教学办公区的空间气氛。
▲中轴平面图
②引导性的水景与铺设
条带状的棕色相间的地面铺设标识着人流的运动方向,并指出出建筑主入口的位置。
圆形构造被薄薄的碳钢拱圈分割为草地和水池两个部份,二者的边界几乎消隐,一条深色的石板嵌入草地,并通过一个红色的溢水台锁扣住水池,农地与水,白色与黑色紧密地并置在一起,产生鲜明的具备强烈方式感的轴线水景。
③对景
轴线的西端,由一整块与建筑立面相同材质的浅蓝色大理石精雕而成的雕塑——壁泉成为轴线的扫尾,产生建筑主入口的对景。
巨石的高大体量和石顶涌起的泉水,和对应的水平中轴水池并置产生“高”“平”两种山水隐喻。由于相同的材质和叠涩语言,壁泉和镜池如同建筑剩余的一块材料,是学研中心的记念碑。
④景观内涵的彰显
泉水从草地中蓝色抛光大理石铺砌中涌起,飘荡至红色石台处跳入水池,并顺着水池中央的碳钢水环斜面缓缓汇入一片干渴的砾石滩中,这一“涌-流-跌-汇”的水流动态过程,委婉地象征了学院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职责所在。水池映衬着建筑、树塔和天空的变化,凸显了水景、建筑和自然的共生关系。
(3)下沉广场
①线性空间的引导性
溪山行旅图是引导组织空间运动以产生水景叙事的重要节点。它引导人们迈向下沉院子。
下沉庭园与地表产生4.5米的高差,空间运动在此突然骤降,在满足人流疏散要求的前提下,台阶的一部份转变为流水台阶——诗瀑(PoemWaterfall)。
流过台阶的跌水和隐藏在碳钢扶手之下的带状灯光强化了运动的导向性。
暗紫色耐候厚板养殖池构成具象的折线状山体形态。在人行高度,山体的平面形态因为视角的变换而并不为人所感知,但高低变化的坎坷的拱圈构成类山体的立面形态,产生了庭园的方式语言母题,引导Z型坐凳、竹林、铺装,共同构成多变的高低疏密的空间界面,具有明晰的运动导向性。
②多样的功能倾向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
流水台阶作为视觉焦点,焕活了互动空间。
采用多种不同质感的材质,厚板铺地、防腐木板铺地及砂砾铺地进一步加强了折线母体的方式感,产生丰富的空间和行走体验,产生古朴的空间气氛。L型悬桌和Z型坐凳提供了艺术化的小憩与交流空间。
③景观内涵抒发
庭园风格与整体建筑空间和谐统一,借助简洁具象的方式语言与新颖现代的材料语言诠释山、水、树的空间意向。
隐没水池北壁悬挂刻蚀于厚板之上的巨幅元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与镌刻于台阶踢面之上的德国自然主义女作家MaryOliver的“Sleepingintheforest”构成对庭园主题“溪山行旅”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图文释义。
在养殖池的最北侧,拉丝碳钢精雕的美国作家泰戈尔羊脂球中的句子“”SorrowishashedintoPeaceinmyheart,LiketheEveningamongthesilenttrees“(我忧思的心渐渐安宁,正如暮色降临在静寂的山林),它与诗瀑上的Sleepingintheforest产生首尾呼应。
④艺术装置设计
养殖池中设有5片Pm2.5感应玻璃艺术装置。传感实时检测空气中PM2.5颗粒含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讯号,动态的控制安装在激光内雕玻璃顶部的LED灯条的颜色,空气质量良好时灯光为蓝白色,空气质量恶化灯光颜色逐步变红,变化的LED灯点亮玻璃之中的动物图案,使之似乎具备了生命的呼吸,动态地呼应着周边的环境。它使庭园具有了多重的艺术与生态的含意。
04
林之心
项目概况
•项目地点:上海林业学院
•项目设计:蔡凌豪南京林业学院
项目背景
“林之心”景观改建项目是对原有校诊所临建房拆除后的场地整修,项目涉及改建面积约为1.2万平米,改建内容包含传统的山水地形、园林动物、建筑相声、广场公路等,同时还融入了雨水搜集、精准灌溉、智慧互动等红色设计理念和智慧园林方案。
▲现状拆除前
设计理念
一个“感知”和“记忆”的东苑
所谓“感知”,便是能否通过它感知周边甚至遥远时空里的细微变化,聆听自然旋即即逝,无影无形的呼吸和脉搏。而所谓“记忆”,则是才能记录此刻这些美好、欢聚或孤单的自己。
希望通过它们才能构建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时间愈发亲昵的关系。
运用科技和现实结合,指出人与水景的“互动”。
设计剖析
▲平面图
共有19处水景设计节点,其中特色节点9处。
01.特色节点设计
山间博物馆是学习红色,体会红色的窗口,主要由森林之廊、植物展墙、云灯和信息展示系统构成。
可以见到最新的红色环保材料,倾听全省6个保护区的鸟鸣鸟叫,见到上百养殖物标本和林之心的实时信息数据。
山间密语是探访红色,深入红色的幽径,主要由祥云通道、互动感应装置构成。
外置感应装置可以记录存储个人的山间“密语”,并通过密码封存成为日后开启记忆和追忆的百宝箱。
林之心和生物圈环相互交融,由圈环、坐凳和中心灯杆组成,是人联系自然,互动自然的通道。
林之心自身检查周边11棵行道树生长状况,通过不同颜色提高生长状况,同时利用生物圈环当人与人牵手躺卧时,灯感受手动照亮。
梅园和樱花绿道是漫步自然、思考自然的通道,由我校培植的特型梅花、展示装置和特选樱花组成。
梅园借用现代互动装置进行梅花的展示和介绍,吉野樱花的阵列将又塑造北林新的水景绿道。
校史泉坐落拟建校史馆的北侧,未来将作为校史馆的延展,承载文化育人,校园育人的作用。
泉水通过刻有不同历史意义的射灯不断循环流动,也象征着北林发展的滚滚往前和川流不息。
林沼是唤起记忆、热爱自然的平台,由造型优美的林葶、感受脉搏的互动装置和形态各异的水系动物组成。
林沼荫实现了校园水景中惟一的大水系,丰富了校园水景类型。
林葶是由异型钢结构、松木纹混凝土墙和房顶绿化组成,是融入红色、升华红色的入口。
作为观赏水系的驳岸,林葶是实践外墙绿化的平台,也是引人入胜的进口,区别于通常殿宇,林葶从材料、做法和形态上都别具一格。
光雨之泉是发起红色、指引红色的出发点,是整个林之心的东房门。
它将整个林之心的东西轴线连成一线,才能一览整个园区的水系,同时也是智慧园林中的海棉园林的技术彰显。
总结
水景规划时,不同的功能属性决定了不同的空间气氛,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彰显:
·设计语言
·设计元素
·设计元素之间的组合形式
校园水景区别于其他水景,关键在于其交通集散性、功能性和文化性。
交通集散性:交通方便,快速通达;有用于承接人流的小型集散空间;
功能性:校园整体和不同的场地均有不同的功能分区,满足师生群体迎宾、庆典、交流、聚会会、运动、户外展示、学习、休憩娱乐等需求;
文化性:按照场地的功能、形态特点,通过运用不同景观元素进行特色化设计,彰显校园奇特的精神文化,并兼顾一定的审美性与人文性。
建筑外环境的设计要点:
·基础绿化的设计
·入口对应线性、引导性的水景及铺设
·交通通达性及集散空间的设置
作品展示
新一期案例抄绘课程正式上线,报考园设班可免费参与!
精彩课程不容错过!
往·期·精·选
新
爆
热
景行设计新媒体中心
企划PLANNER
G学姐
撰文WRITER
NEFELIBATA
排版EDITOR
NEFELIBATA
主编CHIEFEDITOR
G学姐
责编RESPONSIBLEEDITOR
G学姐
初审REVIEWER
G学姐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