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1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截止2019年年末,东辽县建卡立卡特困人口全部实现扶贫,21个贫苦村全部出列,其中,2019年实现扶贫812户1427人,贫苦村出列4个。
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东辽县把精准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认真落实“政企联动、龙头推动、政策驱动、市场带动”攻坚措施,实现了预期减贫目标。
2017年,该县代表我省迎接了国家脱贫成效省际交叉考评。连续两年被市委、省政府非贫苦县扶贫攻坚成效考评为“好”的等次。
加强领导层层筑牢责任
25名市级领导联系包保13个乡镇21个贫苦村,坚持重点村组亲自走访、重点举措亲自筹谋、重点项目亲自督战,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动。
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包保覆盖。根据省市下达的年度特困人口扶贫、贫困村出列目标任务,县、乡、村五级层层签署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制订了《东辽县扎实举办县乡村五级党政主要领导遍访贫苦对象行动的工作方案》,常态化到村、到户,现场督查,做到走访全覆盖。
市级包保领导南县直包保部门细化责任分工,坚持定期深入贫苦村督查指导,为包保村协调争取各种帮扶新政,落实产业脱贫项目。着力强化驻村党员管理,加强业务培训,严肃工作纪律吉林省农村盖彩钢房,实行“五天四夜”工作机制,使驻村党员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布署扶贫攻坚工作
建立模式扩宽创收渠道
建立“政府+企业+市场+贫苦户”模式,构建3个百万只蛋鸡标准化基地。2016年,投入3000亿元专项帮扶资金,与金翼集团合作创立了,施行了覆盖全县所有贫苦人口的年出栏720万只蛋鸡饲养脱贫项目。截止目前,已给贫苦人口分红1384亿元,其中2019年分红294亿元。
建立“龙头企业+基地+特困户”模式,发展香菇帮扶产业。依托正旭菌业、东峻科技等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协议、保底竞购等方法,共同营运香菇帮扶产业。2019年,泉太镇老营村、安恕镇李趟村等8个贫苦村通过施行黑红菇、大球盖菇、香菇香菇项目,为贫苦户分红26.3亿元,年人均分红337元。
蛋鸡饲养帮扶项目生产线
建立“小商品加工+转移就业+贫苦户”模式,让贫苦户在家旁边赚钱。淮河源镇垒砌公正村服饰加工项目,为当地贫苦人口每年分红766元,推动50余人就业,还垒砌帮扶车间,推动7人就业,人均月薪资2000元。
建立“电子商务+贫苦户+农产品”模式,帮助贫苦户收入16亿元。帮助21个贫苦村构建乡级电商站,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先后与易迅商城、阿里巴巴等20余家企业合作营运,实现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2016年以来,服务中心营业额实现450亿元,贫苦户获益16亿元。
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
施行创新着力保障民生
认真落实“五提升、一减少、一降低、四免除”政策,家庭大夫签约率达到100%。2019年,全县建卡立卡贫苦人口享受先诊治、后付费新政1436人。全县贫苦家庭医保参合率、村卫生室达标率、家庭大夫签约覆盖率、慢病健康管理率实现100%。
落实雨露计划资金15.15亿元吉林省农村盖彩钢房,补贴101人次。全面落实住宿生补助、免除学餐费等教育帮扶新政,领取救治资金16.04亿元,救治中学生230人次。启动金融脱贫项目,领取小额帮扶按揭280笔、289亿元。
淮河源镇公正村外套厂工人正在工作
着力把“两线合一、减量提标”落到实处,农村五保户标准由3134元提升到3950元。构建“五点双享两救治”保障机制,为2427名适龄建卡立卡特困人口申领了养老保险;及时兑现关怀残障人新政,为383名建卡立卡贫苦残障人领取生活补助36.8亿元,向413名轻度残障人领取了护理补助,为63户贫苦残障人家庭施行了无障碍改建。
2019年,为12户建卡立卡贫苦户进行了危房改建,完成彩钢房整改259户。聘请,为全县建卡立卡贫苦户住房进行安全等级鉴别。2016年以来,投资1950亿元施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36处,造福10个乡镇37个村组。
嘉奖扶贫攻坚先进单位和个人
“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帮扶先扶志,治穷先治心。秉持这一理念,东辽县施行了“扶志思进、扶智强能、扶治共管”三项工程,切实补足“精神弱项”,千方百计提高困难群众的精气神。2019年6月,该县代表我省出席全省脱贫扶志研讨班,经验做法遭到国务院帮扶办的充分肯定。
成立“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21个贫苦村举办文艺巡展。举办“送技下乡”活动,农业、畜牧专家走入圩镇,开展养殖、养殖技术讲堂,收到良好的“扶志”效果。整理医疗、教育、社保等帮扶新政,编撰3000多幅宣传报,领取到每位贫苦户屋内,做到帮扶新政上墙,增强了贫苦人口的新政知晓率。
走访慰问贫苦家庭
举办了以“促进转移就业,推动扶贫攻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筹建服务平台53个,举行专场急聘会3场,领取宣传资料5万余份,吸引省内外企业1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通过就近就业、推荐介绍用工等渠道,使建卡立卡贫苦人口新转移就业83人。
抓扶治,培植健康向下新风。全县235个村都构建了红白理事会,拟定了村规民约,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在广大乡村蔚然成风。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传统道德文化等绘上乡村院墙。多措扶志,为决战决胜扶贫攻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