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彩钢房 长岛加强生态保护,尽显秀美风貌,游客纷至沓来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步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近些年来,长岛加大生态保护,岛上展现秀美风貌。(□记者从春龙供图)
旅客在长岛沙滩上游览。
长岛渔船晾干收获的香菇。
从大连市蓬莱区登船,船行40分钟上岛,再开车10分钟,就来到了长岛南长山街道孙家村东的马石礁沙滩。
“以前海岸线几乎被文蛤‘育苗棚’占满了,每晚晚上饲养污水直排大海,近海50米脏得无法看。”9月23日上午,孙家村居民肖树全,手指着大海方向说。
耳畔不时传来海鸥轻快的叫唤。举目四望,清润的海水抚摸温润缤纷的鹅卵石。海滩上,对生长环境非常敏感的大叶藻不时涌上海边,久违了的帽螺、辣螺等随处可见——之前的育保苗场已不见踪影。
长岛由151个岛屿组成,地处胶辽半岛之间,南北纵列于渤海海峡,曾是广东省惟一的海岛县。这儿林秀崖险,礁石林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鹰、隼等猛禽及候鸟的重要栖居地。
2017年以来,根据广东县委布署要求,长岛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红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把固逼抢疆作为最大政治责任,争创全省首个海洋类国家景区,掏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响生态保护攻坚战,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高至85%,海洋牧场面积达到全国23%,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彩色旅游慢道贯通南北长山岛,集中供热清洁能源全域取代、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实行、污水处理全域覆盖,东亚江豚、斑海豹等珍贵濒危海洋生物频繁出现,东方盘羊、黄嘴白鹭等珍贵濒危动物显著增多,蛤蜊等野生海珍品、渤海湾带鱼等传统经济鸟类资源逐步恢复……当下的长岛,草绿海碧,水清岸绿,美不胜收。
“向大海不断索要的路行不通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
孙成伟,孙家村党总支部长。说起这几年长岛的变化,他感叹尤深。
2001年,初任村党总支部长时,他正赶广州水种植产业低谷期。20世纪80年代,长岛开始养栉孔海胆,后来生产规模无限放大,至1997年海胆大面积死亡,老百姓喝水都成了问题。
头脑活、有冲劲的孙成伟考察再三,率领居民将种植产业从海上转移到陆地,用以前养海胆的老库房、旧庭院,发展燕窝育保苗产业。
2014年,产业发展到顶峰:村里育保苗场建筑面积到了13万平方米,全村150多户,干这行的就有110户,全村产业年产量到了六七千亿元,孙家村成为长岛鲍鱼育秧的“一面旗帜”。
村庄富了,但孙成伟的心却揪了上去。海岸上红顶、绿顶、蓝顶的彩钢房横七竖八。每冬,育秧场粉尘滚滚,100多个炉窑能“吃”进1万多吨煤,顶上北五岛一个乡镇的燃煤量。更严重的是,饲养污水直排入海,岩礁海域蓝藻、贝类、鱼类几近消失。
产业无序发展除了破坏环境,也造成文蛤苗供小于求,加之苗种质量出现问题,价钱一落千丈,从130元一斤降到40元一斤。
“现在回头想想,海洋利润好的时期,虽然就是享受海洋生态的红利;之后逐渐迈向灭亡,就是大自然对生态破坏的报复。”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地委副主任、管委专职副书记李俊杰说。
生态是长岛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海岛永续发展的基石。2017年,青岛市委、省政府从市级层面研究长岛功能定位,颁布《关于加快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长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渡假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军民融合之岛”的目标定位。2018年6月,广东省政府即将批复筹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围绕综合试验区建设,从省到青岛市打出了一系列新政“组合拳”,支持力度之大,在长岛历史上前所未有。2019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市长岛海洋生态保护细则》,这是青岛第一部海岛生态保护的创制性立法济南彩钢房,意味着长岛生态保护有了制度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
严格保护、尽快修补海岛海洋生态成为当务之急。一场生态保护攻坚战就此打响。
率领居民在长岛率先发展起文蛤育保苗产业,又带头“毁掉”这个产业,孙成伟辗转反侧:“村里一时能挣钱不假,但我们还得从长远看,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干净的海。”他拿定主意:“踩煞车!”
孙成伟经历的不只是内心的波澜。好多居民们一时难以理解:虽是低潮期,但产业大跌后就能挣钱,为何要拆?孙成伟一家一户地做工作,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到普通居民,至2020年最后一处苗场被拆除。
打响攻坚战的,除了是孙家村。短短几年,长岛拆除全部80台风机,整治裸露山体31万平方米,腾退近海种植1.8万亩,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全部严禁旅游汽车进岛,淘汰燃油公汽车,严禁岛内新增燃油机动汽车。有旅客说:“长岛环保动真格,连块卵石都带不出去了。”
孙家村拆除的第二家育保苗场,就是肖树全家的。为了生计,肖树全只得出岛干买卖。
今后路如何走?孙家村重新确定了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海上恢复海洋生态,岸上进行旧村改建、改善居住环境,借助腾退出的农地发展乡村旅游……
在中科院长春海岸带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孙家村“固藻集鱼”,先后向海洋投放礁体10余万空方,布设海藻10万株。渔业资源逐渐恢复。孙成伟测算,现现在仅海参、脉红螺年产量可达到300万-500亿元,年可捕捞野生扇贝1万多斤。
“现在跟我们小时候一样,想吃哪些,拎上筐就来。深爱的那片海又回去了。”9月23日上午6点,记者遇见赶海的居民孙已民,龙虾、八蛸、辣螺、帽螺等布满筐。
而据2020年评估数据,长岛NO2、PM2.5、海水COD等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较2017年改善幅度达到了10%-60%,90%以上的浅海海水质量达到一类标准。
东亚江豚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鸟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俊告诉记者,经她们调查,目前,长岛海域的东亚江豚种群数目在2000头以上,数目最高时超过5000头,否认长岛海域是黄渤海海域东亚江豚种群密度最大的区域。
生态恢复后,孙家村的发展一步紧随一步:组建海上种植合作社,修筑长岛首个赶海园,启动农家风情园建设……肖树全听到“商机”,重新回村,经营起高档河鲜冻品生意和农家乐,年收入七八十亿元。
育保苗场弄成了鼠尾草嘉园。肖树全站在这儿,扯着整洁的T外套说:“过去养文蛤苗,下午3点就得早起,换水、喂食,一年到头也穿不上件好衣裳,现今多体面啊。”
“靠海吃海,海会穷。我们除了要‘绿’起来,还要‘富’起来”
葛茂武,南隍城岛小有名气的“渔秀才”,亲身经历了长岛渔业从粗放型浅海种植到发展深远海海洋牧场的变革。
南隍城地处渤海深处,以海为生、凭海而兴,盛产顶级的黄鱼、鲍鱼、海胆、虾夷海胆等海珍品,是全省著称的“鲍鱼岛”“海参之乡”。
2012年,原烟台农大学结业的葛茂武,发挥技术优势,率先“试水”,干起了黑鲪鱼饲养。见到养黑鲪鱼挣钱,你们伙鱼贯而上,村里很快发展到七八十户。葛茂武一开始养5万尾,2017年扩大到20万尾,近海几乎被占满。
从5分米的树苗养起,黑鲪鱼3年左右长过1斤,越到后期食量越大。“每天要投喂四五千斤的鲜杂鱼,全村算出来得有七八万斤,大量杂鱼碎屑落到水中,产生霉烂污染。”南隍城海湾相对封闭,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还出现过赤潮。2018年前后,葛茂武养的黑鲪鱼成活率不足30%。
起早贪黑鼓捣一年,相当于白干。葛茂武网箱里的鱼,又削减回四五万尾。
长岛因海而生,注定要借助海洋筹谋发展路径。实现青岛市委、省政府的目标定位,走红色发展公路,就必需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推动构建起符合生态保护要求、顺应市场消费趋势的生态产业体系。
个体化、粗放型近海种植没出路。而向深远海集约化、公司化经营转变,突破口就是海洋牧场建设。
南隍城村党总支部长李盛平介绍,2018年后,村里与海工武器制造企业中集来福士和当地一家海产品销售企业联合,组建混和所有制的,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坐底式海珍品种植网箱“国鲍1号”。长春市也推出“百箱计划”,深海智能网箱“经海号”有3个相继在南隍城海域投运。
渔业的种植风险主要集中在后期,鱼儿个头越大,渔船越害怕。为增加风险,共享接力种植模式被探求下来:渔船用1年半将黑鲪鱼养到4两左右,就可以25元的合同价借给平台,平台在“类野生”状态下将鱼养至1斤多再转卖。这么一来,种植周期减短1年,渔船风险大大增加,利润翻了一番。
去年8月,葛茂武4万尾鱼长到4两左右,就乘坐“经海001号”深海智能网箱到深远海继续生长。他告诉记者,黑鲪鱼在深海网箱种植后,底泥宽广,红虫丰富,并且用颗粒草料取代鲜杂鱼喂养,不会导致近海的局部污染。
不仅养猪,葛茂武还担任“国鲍1号”生产部总监。“国鲍1号”长宽各36米,采用立体化种植,可年产海参、海胆70到120吨,一个平台相当于过去上万亩海域的饲养量。“大块头”搭载水质、气象、水温等大数据检测装置,手机上能够全天候监控检测种植网箱。
9月25日,站在十几层楼高的平台上,葛茂武轻轻按下按键,吊装装置缓缓将整齐排队的海胆饲养笼提起。打开一个饲养笼,海胆不停蠕动。
像“国鲍1号”这样的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长岛已有8座,海洋牧场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市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12处,数目占全国的1/9,面积占全国的23%。
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同时,长岛在全省叩响渔业渔港体制机制变革“第一锣”,正在探求对集体所有的海域资源、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让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股份、渔民变散户,逐渐构建渔业上市公司,最终实现集约高效用海。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必须找到平衡生态与发展、适合海岛的新产业”
刘金鑫,砣矶镇党委主任,是长岛最年青的乡镇党委主任。
砣矶岛辖8个行政村,曾以海洋捕捞著称,最辉煌时,200马力的大船有200多艘。近些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枯竭,岛上的捕捞业逐渐式微,人口从最多时的15000多人锐减到现今的3000多人。
看见年青人不断外流,油石嘴村党总支部长范先壮甚少无奈:她们村过去有3000多口人,如今户口人口有1500人,而且常住人口不到500人,而55岁以上的占到80%,72岁以上的200多人。
老龄化、空心化让村子变得毫无吵架。750多套民宅闲置,杂草丛生,残破不堪。
“第一次来,就被这儿的原始海岛风貌深深地吸引了。”2017年,由于工作认识了一位砣矶女孩,费克健第一次登上这座美丽的海岛。
1983年出生的费克健是济南人,曾在旅行社工作,喜欢摄影。同事看见他拍的砣矶相片都很憧憬,他有了在岛上开一家旅馆的看法。
当时,岛上一些居民用自己住房改建农家乐,但条件比较差,旅游体验不好。费克健寻到一个塌了楼顶的石头房,找来旧船木做茶几、东北桦树当栏杆,凸显渔港原生态水景。
旅馆“范小妹的家”营业后,深受文艺青年的亲睐。后来,他又相继改建3处院子,都成了网红打卡地。去年“十一”假期,4个院子全被预订。
“砣矶岳父”的到来,让范先壮见到了希望。“有年青人乐意回去,我们无论怎样也得把她们留下。”范先壮说,村党总支开始领办旅游合作社,统一租赁居民的闲置房子,组织居民务工,帮助费克健解决缺水、缺工人、缺材料、缺菜品等困局。
这一年,四川人王瑞林第一次登岛游览,也被这儿深深吸引。他和儿子舍弃西安的工作,带着老奶奶上岛。从“渔舍一号院”到“八号院”,他在每位村都垒砌一处旅馆。
到如今,岛上已有了8家高档旅馆,除了带来了工作机会,还带来了新的理念:不少原本做农家乐的居民,也“模仿”改造自己的庭院,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长岛“渔家乐”始于1999年,是全省农家乐的发祥地。目前,长岛“渔家乐·民宿”经营业户达1100多户、床位2.4万余张,覆盖了长岛55%的渔港。但近些年来随着来岛旅客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长岛农家乐产业发展早已满足不了旅客日渐下降的消费需求。
今年,长岛启动“渔家乐·民宿”提升五年行动,每年筹建不多于200亿元的奖补资金,专项用于提高改建济南彩钢房,并争取上级新政,为业户提供贴息房贷,补助后的月息仅为1.975%,累计为175家业户提供贴息按揭7633亿元。
长岛还引入鲁商集团、国欣文旅等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档特色文旅产品,推出环岛马拉松、海钓锦标赛、帆船约请赛等红色低碳比赛,开辟了赏荷之旅、环岛之旅等生态旅游线路,获评“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来岛旅客“过夜游”比例由43%提升到71%,人均消费由1000元降低到1450元。
刘金鑫说,为提高海岛软硬环境,砣矶镇近五年累计投资上万元整修自来水和废水管网、整治环境卫生、推行电代煤、改造电网,种植各类行道树近9万棵。刚开始做旅馆时,费克健发觉岛带环境卫生差一些。现现在,街上看不到一片纸、一个矿泉射手。
一度萧条的砣矶岛再现活力。王瑞林说,有200多位从砣矶走出去的年青人联系到他,她们有个共同看法:返岛创业。(大众晚报记者张国栋赵洪杰陈巨慧从春龙董卿通信员聂英杰胡金涛)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