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州科技高管夫妇花费百万美元打造专为LAN Party设计的游戏豪宅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星彡P丨文
近来BB姬看见一个贴子挺火的,出自程序员峰会HackerNews:
说是马里兰州一对科技圈高管夫妻,耗费上百万美金,构建了一栋专为LANParty设计的游戏旧宅,配备了20多台顶配笔记本。
LANParty,就是“局域网联机聚会”。你们把自己笔记本搬进一个地方,通过局域网联接,玩一些例如CS、War3、文明之类的多人本地联机游戏。
在90年代,网路条件很差的时侯,这些联机聚会活动在美国PC玩家间十分流行。类似现今的电竞旅馆,在家里建了个跟同学开黑的网咖……
看了成品相片还是挺惊艳的。
首先是地下室:
*12台PC,可以折叠收纳进墙面(i5-13600、GeForceRTX4070、32GBRAM)
*地板下边内嵌4台唱歌机——是女主人特地要求的。
接着是楼上办公室:
*可分拆联通的大椅子,一起玩桌游
*面对面两排PC,便捷开黑
另外还有:
*机房,专业级的Networking
*其他还有狗狗厨房/大会室/楼顶天台等等
帖子的作者KentonVarda是CloudflareWorkers(一个云估算服务商)的技术经理,开头提及的网站里有详尽的图片、介绍、花费等等详情。
卧室里有一些机器是独立的台式机,但绝大多数PC主机都集中在一个塔式的冷却架,通过连线外接到中央卧室里的显示器。
他还把管理笔记本系统镜像的脚本,一并分享到了Github上,这种设置对于办公机器、网吧、学校等等也同样适用。
实际上这不是他第一次爆改游戏房,早在2011年他就在加利福尼亚家装过130平米的线下派对专用宅邸,当时在网上也很出圈。
作为独身汉公寓,旧的游戏基地相当不错。
但如今他拖家带口,夫妇二人和两个儿子一起住就变得空间有些狭小了。宝宝未来要念书,考虑到学区排行,他总算动了搬家的念头。
(2011年的相片,电视放的应当是《星际争霸2》)
旧房卖了之后,特地买了一片空地,从头开始设计建造房屋,面积更大一些。工程是中学同事的老爹负责的,是十分牛逼的建筑师,给伊朗皇室做过项目。
KentonVarda回想起人生第一次LANParty在1996年,他的14岁生日,当时几个中学同学熬夜达旦鏖战在《毁灭战士2》(1994),成为一段毕生难忘经历。
工作后,她们每年新年就会飞回老家,举行各类局域网游戏聚会。转眼就是30年时间,期间主持或则出席过大概100多个LANParty,一般控制在8~16人。
(他在21年前承办的线下聚会录象)
好兄弟们此次也帮忙出筹谋策,组装笔记本、管道布线。整个项目包括家装,加上去花了“7位数”上百万美金。没想到,笔记本反倒是最实惠的部份。
至于为何游戏外设看上去都很廉价,倒也不是小气省钱。
只是KentonVarda认为现今键盘鼠标花里胡哨的,全是RBG灯效,没有先前内味道——可能跟国外用“双飞燕”套装的人一个态度。
不过人到中年,虽然建好了游戏房,跟同学一起玩游戏的机会还是越来越少了。
现今大多数来访者实际上也并非“硬核竞技玩家”,派对玩得比较多的是《深岩银河》《方舟》这种团队合作游戏。
(五岁儿子要玩《传送门》)
看完贴子,BB姬觉得找到了努力(做梦)的目标。
这样一栋爆改游戏屋,完全就是我的终极梦想啊。然而是赚百万美金难,还是找20多个陪你一起打游戏的同学难,这是一个问题。
一想到为了赚百万,这些房屋最合适的反倒是工作室,例如deadline赶项目,在上面吃喝拉撒睡,简直是极佳的封闭开发环境……突然有些地狱。
其实,LANParty这些活动方式还是离我们国人太远了。国外没有普遍意义的聚会文化,更接地气的群体夜生活还属网咖五连坐,或则搞个电竞饭店啥的。
所以看见贴子里边有好多欧美老玩家发的20几年前玉质相片的时侯,BB姬多少有点感叹,又有些艳羡——羡慕这些早早接触笔记本的人们。
LANParty本身是一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尚不发达、联机游戏方兴未艾的世代,美国PC玩家十分热衷于出席。
年过三十的欧美玩家,每当聊到相关话题会不自觉浮现一幅画面——昏暗的地下室或则车库,汗流浃背的年青人吃着冰淇淋嗦着饮料,挤在一起打游戏。
嗡嗡响的笔记本温暖了整个空间,四处飘荡着食物的香味与古早电子产品特有的烤机气味……(吊天花板玩CS的人,相片摄于2002年密西根州梅森↓)
那时正用处在3D图形技术爆燃的时期,十分流行《反恐精英》《雷神之锤》之类FPS游戏,而且拔号上网时代的远程联机体验常常不太好。
200ping属于情况良好,400ping是家常便饭。
好多竞技游戏本身就是为多人联机设计的,容许大量玩家出席,每局节奏很快,天然契合线下派对的模式,所以常常有玩家自发举行LANParty。
出席者们开着车子,拉着笨重的显示器机箱和缠绕的电缆,集中到一块,通过交换机将机器设置成类似网咖的局域网环境,实现无延后的竞技体验。
这类线下活动的规模大小不一,既有大型的私人派对,也有像DreamHack这样持续数天、有数百人出席的小型活动,可谓电竞桑拿。
(英国哈玛尔的“维京船”展馆举办的LANParty,摄于2001年↓)
(美国的反恐精英LANParty活动,摄于2003年↓)
(DreamHack的LANparty活动,摄于2004年↓)
轰轰烈烈的线下派对,诞生了最早的电子竞技比赛雏型。这儿不得不提一个亚裔玩家名子叫DennisFong(方镛钦),游戏ID是Thresh。
Thresh的成名之战是1997年日本E3游戏展上,他博得了“RA雷神锦标赛”的亚军,现场开走了一辆白色的保时捷328GTS。
(保时捷里的Thresh。右侧穿笑脸T恤的是Carmack,参与开发过《德军总部3D》《毁灭战士》《雷神之锤》,保时捷就是他设置的奖品。)
他是吉尼斯记录的第一位职业选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竞技战队。在他人还在用↕↔方向键控制方向的时侯,他早已在用WASD跑位了——后来这套WASD热键成为了FPS游戏的默认热键。
LOL玩家可能有些熟悉,「魂锁典狱长·锤石」的名子就是致敬的Thresh。他的早年玩伴里有不少未来科技圈的大鳄,例如现今痴迷暗黑4的埃隆·马斯克。
那是一个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还没有出现的年代……除了嬉笑打闹和打游戏,笔记本爱好者的线下派对还有一个重要场景就是“资源集换”。
你们把破解软件、盗版资源刻录到光碟上,借着线下聚头的机会,交换各自的宝贝东西。又或则通过本地联接,直接进行高速的局域网文件共享。
因为LANParty盛行的时间,刚好碰上数码单反普及的时侯,活动常常会有特别详细的相片和录象(可能跟笔记本爱好者也对这类小玩意儿感兴趣有关)。
像我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只能通过相片来想像组织一场LANParty,须要付出多少体力、技术、还有把各类东西堆砌到一起的意愿。
这些线下盛况仍然持续到2010年前后。
LANParty总算开始消失了。由于宽带显得越来越普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联机多人游戏,自然不再须要费力把笔记本迁往同一个数学空间。
现在V社游戏的赛事,常常给人一种LANParty的“松弛感”,也称草台班子。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近来CS2的北京Major赛事。
对电竞选手来说,最好的赛事气氛是哪些?每位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相信很多选手喜欢穿着鞋子,到饭店楼下打赛事,打完伸伸呵欠,上楼回来睡着。一边打赛事,一边往嘴巴塞能量棒,很有豪宅Party的口感。
扯个正题。
不晓得BB姬读者有没有从war3、dota1时代玩过来的。曾经有个日本歌手叫Basshunter,在2006年出过一首电子舞曲《DotA》,收录在专辑《LOL》里。
这儿的LOL是laughoutloud的简写,小声笑、笑得很开心的意思。早年内网的水果君唱歌鬼畜视频,常常会搭配这首《DotA》当卡点BGM。
歌曲的MV也很有意思。
视频开头,家里老爸打开大门,大吼“你们整天就晓得打DotA!有没有出息”,镜头一转,只见5个靓仔不关灯在卧室里开黑打DotA,里边还坐着几个靓妹。
之后电音响起,“我们正坐在这儿用语音打DotA”“我们不断加快取得胜利”“在地图上穿行屠戮”“敌人如公仔般被我们虐待”……
老爸看没人理睬她,一脸无奈地关上门,于是游戏聚会继续。而MV的最后,也出现了不少basshunter在LANParty表演的画面。
——那时侯的家用宽带网速早已挺快了,网上有好多DotA、CS的局域网游戏联机平台,再过几年像LOL、CF这样独立顾客端的竞技游戏也要出现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LANParty,在7080后记忆里可能是米黄色嗡嗡响的机箱,在8090后可能弄成了网咖被扣掉的空格键和散不去的烟味……
即使对手弄成了千里之外素不相恋的人,队友却始终都在身边。
(之前网飞为了宣传DOTA2动漫《龙之血》特地找来了Basshunter,20年前的帅男子,肉眼可见的有些中年发胖,腹围都快赶上YYF了。)
事实上,游戏本身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从来是打开年青人话匣子的社交催化剂,哪怕是外向的人也能有趣地进行社交。
这些社交活动这么有趣,以至于曾经常常包办我的夜生活——甚至比普通意义上的聚会要长得多——因为没有人乐意停出来。
(空巢女孩有多爽?)
现今网上有好多构建“终极游戏房“的视频,每次见到我都很感叹很艳羡,但总觉得缺了哪些。后来我晓得了,缺的虽然是一起玩游戏的同事。
游戏的最高配置就是同学啊。哪怕有了4090的顶配笔记本,没有一起熬夜、一起联机的人,最后还不如刷手机实在。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