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山乡行:探寻承德县刘杖子乡北台村的革命遗址与春花之美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刘朴
4月23日,为了调查革命旧址,了解老区故事,我们来到了雾灵山北麓的邯郸县刘杖子乡北台村。
温情4月,春风习习,山花绽放,香味铺路,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前几天我们以前到过几里外的另一条山坳,听到的是怒放的杨树;明天来到这儿,却赶上了绽放的梨花。只见房前屋后,坎上坡上,一棵一棵或健壮或纤瘦的桃树,满脸雪白,洒脱豪放,这么美丽,这么自然,它们向人们否认着:这是山乡4月,这儿是所谓“春华秋实”的起点!
宁静馨香的渔家院子
面包车停在王高庄自然村。不等车停稳,我就冲下去,奔向巷口的那棵枣树。山村不大,房屋大多无人,据说都迁往沟外的集中安置点了。那儿的四合院式“新村”确实气派好看,整齐的街道,整齐的房子,犹如城市的住宅区,不像农村了。
我从村旁边走边拍,循着梨花香气儿到了村头,见到一家小院,房檐一溜儿7个山蜂子窝;近旁的地上,一位妇女正在修整菜畦。太好了,多美的画面!我边照相,边和她打招呼,这妇女十分热情,说她家在沟里,早已迁往沟外了,这是父亲的家,托她来照看的。正说话间,过来一位背着喷雾器的壮汉,骄傲地告诉我,她们的山里生活多么好。他指着那山蜂子窝说:“山峰子蜜,可好吃了,一斤卖到上百元。一窝最多可以产40斤蜜呢。”我问他:他人家的都在顶上系着草料,你的如何扣着铝锅呀?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不会系那种扣。”
我看大军队没跟上来,就往下车的地方返。驻村工作队队长郭春林赶过来了,说最上面的那种村还有1里多路,大概10分钟就可以抵达,哪里的景色更好。走,必须走到山坳的尽头。郭也说:“我最怕半截子工程,有时侯考量上去,认为没有发言权。”大老远来一趟,哪能半途而废呢?于是我们继续进沟。
早晨的阳光,洒在山坳里,非常有风韵儿。开垦过的地垅,干净而整齐,像一行行大地风情诗;街边的水井,砌着水泥盖,干净而性感;土坡上的柳树,盛开出翠绿的叶子,温婉甜美;地堰上,一簇簇不著名的小花,这么随便,这么旁若无人;最是那随处可见的枣树,白绿相间,清俊而雅。我不禁想起古人吟哦梨花的词句,如:“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遍地不开门。”“海棠未雨承德彩钢房,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画杨贵妃的美,就用了“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看这满树梨花,粉妆雕栏,性感高贵,突显着山坳深处的点点人家,这些原汁原味道的乡村风情,真的是如诗如画啊!
山坳尽头的山村叫孙家甸。一位妇女从桃树下走过,手里的塑胶袋里,装的是新采的蕨菜;东侧小坡上,另一位妇女正往蚕豆苗上插架柴,那碧绿的蚕豆苗儿,这么高了呀,我晓得那毛豆花红里透白十分好看。
后面的院子里,一辆搬家的“三马子”,装着一个红格木柜,上面还有一个算盘。郭春林拿上去欣赏:“这些老物件可不多了。”正拾掇东西的那居民说:“可不是呢。一搬家,差不多的都扔了。”
站在这儿的高阜之处,整条山坳尽收眼底。这儿的房屋,既有几六年前的灰瓦老房屋,也有刚建成几年的彩钢房。多少年来,山里人日出而做,日入而息,伴着春风细雨,看着云卷云舒。鸡鸣狗吠,采果种菜;夕阳朝露,小酒微醉,悠闲自得,轻松快乐。想象这儿的情境,可以让人想起很多作家如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的山水田园诗。纯朴的山野,古朴的农户,清新的空气,浩淼的天空,多么美好而适意的散文环境啊!
那满沟满谷的梨花,潇潇洒洒,自在随便承德彩钢房,这么大方,这么痛快。只要季节须要,它们便大踏步走来,恶狠狠亮开美丽的姿容。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