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每天每班超百名医务人员24小时坚守“交通防疫点”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从11月28日0时至11月30日24时,四川省已连续3天无本土新增病例,但“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新冠脑炎疫情防治工作一直丝毫不能懈怠。在北京全市多个道路来沈入口处,每晚每班超百名医务人员仍然24小时固守在这种“交通防疫点”上,配合交通及公安部门,对外地入沈汽车中的人员进行验码、测温等工作。无论冷风、暴雪,无论半夜、黎明,这种“大白”就好似北京的“护城人”,为全市百姓的健康安全默默付出着,一刻从未休息。
母亲值勤
母亲晚上5点跟随早起
每班超12小时
零下温度中查验不停息
12月1日5时,天还没亮,苏家屯区翟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科科员段莹莹早起床了床。与此同时,她刚才上中学一年级的儿子也被吵醒,有些不甘愿地从被窝里钻了下来。“给小男孩洗头、穿校服那些活,女儿父亲实在无法处理。我值勤的日子就只能让孩子跟我一块起床。”段莹莹说。
不到6时,段莹莹就来到了西安绕城高速宁官站,开始了一整天的繁忙工作。“我们这个防疫点施行两班倒,晚班从早6点到晚7点,晚班从晚7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每班两名医护人员。”段莹莹介绍,医务组负责对外地入沈汽车中人员的行程码及健康码进行查询,对车内人员进行测温,体温异常的要进行复核,并指导转运和就医。不仅要“亮码”之外,省内外来(返)沈人员还须要提供48小时内的核苷酸检查阳性证明。每位交通防疫点设有一个核苷酸检查点,未能提供核苷酸报告的人员,要第一时间进行取样检查。“最忙的时侯,两个人三天检测了96辆车,198个人。这天我俩基本都没休息,喝水都得轮流吃,匆忙吃一口很快又得工作。”
四肢贴六七个暖孩子一直“冻透了”
他们还不忘给“宝贝”测温枪加一份温暖
与段莹莹同组的高琳,是翟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95后”全科护士。她说:“每天来的时侯天还没完全亮,晚班走的时侯天又全黑了。昨天晚上来的时侯愈发冷,温度零下6℃,在户外站一会儿就觉得冻透了。我脸上贴了六七个暖贴,还是很冷!”
记者注意到,在户外站岗时,段莹莹和高琳手里都拿着一个暖手宝。本以为这是他们给自己烤火的工具,没想到他们把手伸开来,上面藏着的是一只测温枪。“测温枪很怕冻,冻坏了测温就不准了,所以就拿一个暖手宝给它‘保温’。”
大半个月的“守城”经历中,最让段莹莹思念的还是小孩。“有一次值勤期间,儿子老师打电话来,说女儿身体不太舒服沈阳彩钢房,有点拉腹部。我只能跟老师谢罪,实在走不开,让女儿在中学挺了三天。白天回去看到父亲,她很委屈地问‘妈妈为何不接我,我很难过,很想爸爸……’当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并且为了防疫工作,为了守好沈城入口,这是我的职责。”段莹莹说,在值勤时也会碰到不愿配合、态度不好的司机,他们都要用耐心和爱心去化解,而最开心的时侯就是遇见居民“点赞”。
浪子街“防疫点”把好北京的“南房门”
面对行程复杂的大货细致再细致
浪子街村坐落皇姑区,是大外道路步入北京的入口,目前是北京市道路来沈通道疫情联防联控筹建的15个站点之一。浪子街“公路交通防疫点”由市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委、公安局等部门选派人员组成。其中卫健委的四个小队都来自和平区卫健系统。葛雪是其中新华小队的领队,她是和平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验师。其余4名球员分别是和平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师刘晶、护士武歆桐、司机郑宝库和和平区妇婴保健计划服务中心的护士柴新。不仅司机负责后勤保障,其他三人分成两个小组,日夜轮值,固守在岗位上。
路过浪子街防疫点的汽车主要是大客车,来自四面八方,但是行程复杂,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葛雪和她的球员们一点不敢马虎,无论多么繁杂,都要一一细致地走程序:测温、查验行程码、核对核苷酸检查证明……
记者抵达浪子街防疫点时发觉,这儿的汽车仍然络绎不绝。葛雪介绍说,她们小队与其他小队晚班和晚班各12个小时。进行24小时轮值,赶上晚班的时侯,她们在彩钢房里几乎一夜都不能睡。有些大客车专门赶夜路,所以晚班也丝毫不能马虎。她们是24小时都睁着提防的双眼。
不吃饭不上公厕
一忍就是四五个小时
她们说:再苦再累
也要不辱使命
记者专访的时侯,正值葛雪和武歆桐当班。葛雪说沈阳彩钢房,忙的时侯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往往是倍感口干时才想起吃饭。但又不敢喝太多,由于穿着防护服无法上公厕,去一趟公厕,就得重新穿一套防护服,既费事又浪费。最重要的是,有时侯根本没时间上公厕。所以,当班的时侯,她们尽量不吃饭,都要等到轮班后,这样一忍就常常是四五个小时。
武歆桐刚给一位司机做完核苷酸取样,马上就打开手机。武歆桐说,“现在防疫信息不断更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晚白天就会给我们统一发送信息,什么地区的风险等级有变化,我们都得随时把握。这样就能在核验行程码和解答司机疑惑的时侯做到确切无误。”
葛雪爱人在军队,平常不在家,都是葛雪带小孩。此次执行任务,由于路远,葛雪每晚早晨不到6点就从家下来,到单位再坐班车到防疫点,出门时母亲还没起床。下午8点上班,回到家里一般都是快10点了,那时母亲又步入了梦乡,几乎是一整天和母亲说不上话。“儿子总是问我,为什么上完晚班还要上晚班,哪些时侯才会回去陪我。”说到这儿,葛雪有些抽泣。
防疫点的工作何时结束,葛雪也不清楚。她只是说:“不管到哪些时侯,只要防疫点不撤,我们就仍然固守下去,坚决不辱使命!”
西安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唐子匀刘东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