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脱贫攻坚:6 种产业扶贫模式拓宽致富空间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立夏已过,东辽湖水泛着粼粼波光,东辽县内处处透漏着春的生机。
去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到2019年末,东辽县全县建卡立卡特困人口全部实现扶贫,21个贫苦村全部出列。仅今年实现扶贫的人数达到1427人,共计812户,贫苦村4个。
构建完善纵向到边、纵向究竟的扶贫攻坚责任体系;工作压力层层传导,责任落实到位;在新政落实的基础上突出党建推动……
好一幅扶贫攻坚的东辽新蓝图!
6种模式,产业帮扶扩宽致富空间
产业帮扶是治本之策。
东辽县在推进产业脱贫方面,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工夫,探求出6种产业脱贫模式。通过突出“政企联动、龙头推动、政策驱动、市场带动”,走出一条以技术为推动、以项目为推动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新路。
2016年以来,东辽县投入各级资金3.2万元,累计施行产业项目46个,实现分红1834亿元。仅2019年就实现分红472亿元。
4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东辽县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刚巧遇到负责人许万才从7组贫苦户孙仁家收猪肉回去。他每隔几天才会去一次,帮他代买家里的猪肉、鹅蛋。
“从电商服务中心创立开始,我们就有这个服务,贫苦户家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就可以交给我们,在电商平台上帮着销售。”许万才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乡级电商站,早已覆盖了全县21个贫苦村。通过深入推动“电子商务+特困户+农产品”模式,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特困户创收的重要载体,以电商促扶贫利润显著,2016年以来,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营业额突破450亿元,特困户受惠16亿元,2019年实现受惠3.6亿元。
在产业脱贫中,则是“政府+企业+市场+特困户”的银企合作脱贫模式典型成果。创立以来,累计向特困人口分红1384亿元,2019年分红达294亿元。
民生保障,刷新特困户幸福感
4月2日一大早,泉太镇老营村8组的崔景才家。
新建起的砖砖房外正在盖羊圈,明年,69岁的崔大妈不甘孤寂有了养殖创收的准备。
“以前住的是生产队的房屋,屋内黑不说,还透风、漏雨,早些年他人家墙壁糊报纸就行,我们家得糊塑胶布。哪像现今这个房屋,多宽敞,住上面心情老好了!”如今,崔景才下来进去身上都挂着笑。
扶贫不仅仅是让贫苦户腰包鼓上去吉林省农村盖彩钢房,还得让她们的生活饱含幸福感。东辽县通过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资金,全面提高医疗脱贫、教育脱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水平,“1+N”行业支持计划得到深入落实,以新政保障兜住脱贫工作的底。
今年,为建卡立卡特困户危房改建12户,彩钢房整改259户。在足民乡明德村、渭津镇恭和村、辽河源镇久安村施行3处饮水工程,全县修筑桥梁11座,施行农村道路防护工程112公里,为贫苦村修筑水泥路37公里,全县危桥、老旧路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
通过深入施行健康帮扶计划,继续落实“五提升、一减少、一降低、四免除”政策。今年,全县建卡立卡贫苦人口享受先诊治、后付费新政1436人,贫苦家庭医保参合率、村卫生室达标率、家庭大夫签约覆盖率、慢病健康管理率实现100%,“五道防线”全面构筑。
本着加强保障,应助尽助的原则。东辽县认真落实“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农村五保户标准由3134元提升到3950元。全县建卡立卡贫苦人口享受五保户待遇587户995人。全面落实“五点双享两救治”保障机制,为2427名适龄建卡立卡贫苦人口申领了养老保险,确保适龄特困人口扶贫。
看着村里的种种变化,老营村第一政委王德福颇为感叹:“驻村工作4年,从刚开始你们的愁眉苦脸,到现今精神状态都不错,摘掉穷帽,你们还想着怎么让生活再好一点,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
扶志不松懈,扶贫攻坚内生动力爆棚
走出老营村,顺着村道一路行驶,在平岗镇身安村6组听到王伟正抱着稻壳往家走。
“这都是我在附近要的,拿回来喂牛!”王伟笑着说。
尽管身体有残障,但丝毫不影响王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养殖2年,3头牛中有2头奶牛早已带崽,王伟每天都不敢马虎。
“只有等小母牛生下来,能够看着钱,按揭也在渐渐还。现今每位月有贫困供养金,就能卖点自家小鸡下的笨猪肉,也够生活了。”王伟很知足。
在他头上,看不到“等靠要”的影子吉林省农村盖彩钢房,见到的是不断向下攀爬的精神。
围绕“扶志气、增智力、强整治”,东辽县施行“扶志思进、扶智强能、扶治共管”三项工程,鼓励贫苦群众挖掘自身发展内生动力,迸发扶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扶志思进,提振贫苦群众“精气神”。通过多渠道宣传扶贫攻坚的各项新政和先进典型,帮助贫苦户树立扶贫信心。组织专家到贫苦村举办养殖种植知识讲堂。扶智强能,提升贫苦群众劳动技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把提升贫苦人口的科技文化素养作为治本之策,举办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扶贫攻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通过就近就业及推荐介绍用工等渠道,全年建卡立卡贫苦人口新转移就业83人。举行培训班,培训贫苦村致富带头人58人。
扶治共管,提高贫苦村村风民风。坚持将打黑除恶与乡村有效整治相结合,深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全县235个村均构建了红白理事会,拟定颁布了村规民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较大提高。
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隋二龙庞智源
坚决打好打赢
扶贫攻坚战
长春省帮扶开发办公室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