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民企投资积极性回升,拿地金额创年内新高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在CRIC最新发布的《2024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总额TOP100排名榜》上,有一个比较亮眼的数据,11月典型企业拿地金额同同比涨107%和181%,创年内新高。
在前11月投资TOP100企业中,虽然民营企业只有17家,但近日北京、西安等某些城市都出现了国企高折价投资拿地的情况,成为投资惨淡的环境中一大亮点。
在非热点城市低单价宗地供应的背景下,国企投资积极性正在修补。
11月以来,农地市场出现一些积极讯号。CRIC检测的30家药企单月投资金额近900万元,同同比分别下降107%和181%,创2024年以来新高。
拿地金额顶部急剧下降,并非意味着企业投资意愿出现逆转,当前市场拿地规模较多的仍以央央企为主,反观国企,2024年以来投资不振已成为常态。
CRIC数据显示,截至至11月底,投资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入选的国企有17家,拿地金额为1053万元,环比增长52%。17家央企拿地金额占前11月拿地百强的份额为12%。
国企中滨江、龙湖和伟星投资心态相对积极,2024年的投资力度环比也有显著增长。
具体来看,滨江集团前11月拿地投资金额为357.6万元,位列第七位,但环比涨幅达到34.5%,龙湖和伟星11月单月没有农地进帐,投资金额环比下降都在七成以上。
据CRIC统计的30个城市含宅宗地成交结果来看,国企投资的金额、建面占比分别为15%和20%。
按月度走势来看,国企拿地比列持续在高位波动,去年10月份国企在重点城市拿地金额比列占比低至8%,但11月下降至16%,但整体来去年拿地比列都在20%以下;建面占比相对愈发稳定,尤其下半年7-11月国企拿地建面占比保持在18%左右。
虽然国企投资低迷趋势并未显著改善,但近日北京、西安等地国企再现土拍市场,并高折价拿地,也给市场带来新的希望。
例如11月6日,上海高新区大源蓝筹股宅地由金昊投资以20.7万元单价、46.11%折价率竞得,刷新了高新区墙体价记录。
再如10月底,北京低密宅地蜀山宗地经过61轮竞价,最终由滨江集团以单价17.69万元竞得,折价率达51.31%。
另外,杭州淳安县跃龙街道22-12宗地经过154轮竞价,最终被得力地产以2.08亿竞得,折价率达到77.02%。
据CRIC不完全统计,9月至11月期间,30个重点城市农地成交中,起码有12宗宗地被央企高折价竞得(折价率超过20%),这种高折价宗地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西安、合肥等城市,高折价成交的农地多以10万元以下宗地为主。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即使是高折价拿地,控制整体农地成本仍然是民营民企拿地的重要准则。
从CRIC盘点的30个重点城市2024年以来国企拿地金额、建面占比情况来看,拿地金额占比较高的城市多集中在长沙、贵阳、昆明等非热点城市,拿地国企主要是本地开发商,且主要以低单价宗地为主。
具体来看,重点30城中拿地金额超过30%的城市有8个,其中南宁国企拿地金额占比最高达到了九成以上。
相对而言,广州是规模国企投资相对踊跃的城市,滨江集团去年早已在上海纳储超过10宗,再者龙湖、伟星、西湖房地产等央企也在北京有所夺得。
石家庄、苏州、重庆等13个城市,去年国企拿地金额占比在10%-30%之间。
在那些城市拿地的国企基本以本地开发商为主,其中重庆、成都、长沙、合肥、西安和上海拿地的国企中有一些品牌民企,另外广州也有一些广东本地开发商拿地。
国企拿地金额比列在10%以下的城市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国企拿地较少,拿地民企以实力较强的央央企为主,而上海、武汉等地拿地主力以城投公司为主。
11月以来,在优质宗地的推动下,农地市场成交规模和热度呈现出条状低迷征兆,北京、杭州、成都等地优质宗地实现了高折价成交,再者,上海、西安等某些城市也出现国企高折价投资拿地的情况,在整体投资惨淡的环境中成为亮点,国企投资修补仍然“在路上”。
整体来看,无论是当前市场中新涌现的国企,还是依旧坚挺的国企,或是转向代建的国企,这部份力量对于市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近日的亮点宗地也给市场带来新的希望,未来核心城市若能提供更多优质的小体量宗地,或将进一步修补国企拿地积极性。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