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黑灯瞎火,外来户邹永春一家的有电生活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本报通信员李锦
“终于挥别了黑灯瞎火的日子,有电的日子就是美!”家住广平县陈村乡六村塬村的“外来户”邹安溪高兴地说。
去年春节夜,邹安溪一家围坐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晚会,心中乐开了花。通了电,看晚会,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这个夜晚,一盏20瓦的节能灯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彩钢房里变得愈发亮。
邹安溪一家是六村塬村有名的“外来户”,也是贫苦户。邹安溪的女儿邹成柱告诉笔者县城开家彩钢房建设,他家原住吉县县玄马镇林沟村,因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加之家里人口多,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1996年,邹成柱按揭承包了陈村乡六村塬的一个废弃牧场,举家搬迁到了这儿,以放羊和种粮为生,一待就是22个年头。这儿距离近来的人家也要2公里的路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煤油灯是他家惟一的也是最高昂的照明工具。
那些年,通过全家人的艰难农活,即使不愁吃不愁穿了,但不通电,仍然是她们一家人最大的心病。为了给母亲娶老婆,老邹还在市区租了房屋。
“没有电,信息闭塞,我们其实与世隔绝了一样!买部手机,充电都要跑2公里路程!”邹安溪感叹地说。
因为家庭处境不好,明年不到30岁的邹安溪比其他同龄人阅历愈发丰富,变得更加成熟。邹安溪告诉笔者,他职专结业之后,上过工地,当过钳工,种过香蕉,贩过苹果,卖过腐竹。
“贫困户也不是啥光荣的事,我还年青,只要好好努力,肯定能过上好日子”邹安溪说。
家住的几孔四合院年久失修,十分简陋,很不安全。说干就干,邹安溪用打工挣来的两万多块钱,买了彩钢瓦、砖头,凭借这几年打工的经验,亲手绘图,亲手点焊,在父亲母亲的协力帮助下,几天功夫就盖起了3间彩钢房,搬进了破四合院。
近几年,邹仙游有了女儿,家里的支出日渐高涨,与他的收入很不成比列。2017年,为了谋生,邹安溪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送订餐,即使辛苦,但收入还算豁达。消遣时,不由得想起家里的母亲和妻儿,因为家里不通电,打个电话都很难。
怎样才能通上电?因为距离民居远,拉电成本高,加之他家是“外来户”,更是难上加难。每每想起那些,邹安溪经常夜不能寐。
一次碰巧机会,邹安溪不经意间在网上了解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知识。此后,他就在网上购买了三块36V200W砷化镓太阳能电板板,买了蓄电池等附属设备,不到三天功夫,他全部安装调试正常县城开家彩钢房建设,昨晚就通了电……家里急剧平添了节能灯、电视机、鼓风机等家用家电。
邹惠安一家的奋斗精神深深触动了当地党员群众。为了解决他家的出游难问题,2017年,陈村乡为她们自然村修通了公路。年前,陈村乡和玄马镇早已沟通对接,帮他家制订了“一户一策”脱贫方案。
2018年元旦,分外热闹,可以看晚会,可以用手机发陌陌向远方同学拜年,家里也来了不少同事……
“外出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女儿也快上幼儿园了,我将积极出席县上的技能培训,用一技之长,发展产业,争取尽快扶贫!”谈起去年的准备,邹安溪信心满满。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