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彩钢房 探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的生态奇迹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重庆
信息描述
“两州共饮黄河水,同顶一片天,生态环境的优劣与人民生形成活密切相关……”8月28日西宁彩钢房,广东新闻网记者追随“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访谈团,走入与成都省广元苗族自治州邻近的湖南省果洛回族自治州,实地寻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情况。
果洛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殖实验基地新旧对比图
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寒农地上,只见一座座荒山披上绿装,一片片沙地弄成绿洲,一处处村镇覆盖树荫。记者搭乘的汽车顺着214省道步入果洛回族自治州果洛市,在这条路上,发觉一处别样的景色——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殖实验基地,一片郁郁葱葱的红色给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实验基地所在的果洛州德卓滩,原是黄南水灾灾后重建规划的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总面积2000亩,集中连片1200亩。为了“优先发展生态,守护红色高原”,2015年3月,当地政府将产业园区规划地调整为林业基地建设用地。
果洛回族自治州林业局主任昂江多杰接受专访
“这里曾是黄南水灾灾后重建期间果洛州党政各部门的临时办公用地和饥民安置地,撤走板房和帐蓬后,留下的是成片的水泥和沙石地,加之果洛海拔高紫外线强,冷季历时8个月而暖季不足4个月,年温差小日温差大,要将这样一块地建成高原绿洲谈何容易!”8月28日,果洛回族自治州林业局主任昂江多杰告诉记者,果洛州栽树造林的黄金季节是4、5月份,因而,当时留给果洛州林业局的时间并不多,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要拆除原先遗留的彩钢房,园区内的农地基本是石料土,要重新换土,还要做园区规划,从西安运送苗木提早加植……
林业局员工李慧敏接受专访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每天都是基地单位两头跑,起早贪黑,那日子真是苦啊!”据林业局员工李慧敏追忆,她于2015年初考入林业局当会计,没想到刚来报导就赶上这个“机遇”,独自一人在果洛的她,足足有45天没有回一趟故乡拉萨。每晚早八点至晚八点,清墟、换土、假植、施肥、种植、灌溉……一天不间断12个小时高硬度体力劳动,晚间就地吃一碗大锅饭,全程参与体验了一段时间的“农耕生活”。
在黄南林业人的努力下,果洛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殖实验基地,创下了海拔3700米建育秧基地属青南地区最大、海拔3700米千亩集中连片属青南地区树种最多等多个纪录。
“要晓得,过去行道树在黄南的成活率只有50%,年年栽,年年死,极少能看到红色。”昂江多杰告诉记者,曾经,树苗经长途跋涉运到高海拔的果洛后,不经适应直接大面积种植西宁彩钢房,除了资金投入大,成本昂贵,且行道树成活率很低。
随着实验基地的建成,近些年来当地一方面大力培植藏柳等本地树种,研究怎样使本地树种树势更好,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川西云衫等外省树种,试验并培植适合果洛生长的树种,丰富果洛的物种资源。在林业局员工的细心看护下,青杨的成活率达到80%,落叶松则高达90%。昂江多杰胆气爆棚地告诉记者,培植基地的树种早已完全适合果洛底泥和气候,再行移植成活率可达100%。这除了为果洛州造林绿化提供优质的适合树种,还增加了树苗成本,提升了树苗成活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昂江多杰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40万株藏柳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已然长得有两米高,以20公分为单位泥塑插杄估算,分床后优质枝条可达200-300万株。加之藏柳寿命长、病虫害少、树形优美等优点,目前已被州委州政府列为今后果洛植绿的首选树种。
“这几年植绿9.6万亩(超过震前果洛绿化面积总和),种植各种树苗1217.85万株,仅去年就植绿5.2万亩。”据昂江多杰介绍,果洛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两条腿”走路,身边增绿、远山造林,让果洛除了有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泊、碧绿的草原、皑皑的雪山,更有茂密的树林。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