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常住人口首次负增长,原因何在?未来走势如何?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这一次,轮到了广州。
近来,北京发布了2022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1766.18千人,比2021年底降低了1.98千人。
其中户口人口为583.47千人,比2021年底下降了27.08千人,非户口人口为1182.71千人,比2021年底降低了29.06千人。
上海常住人口负下降,是1979年北京创立以来的首次!
为何会出现人口降低?北京要走上坡路了吗?未来成都人口走势怎样?
首先,对于人口的减小,解释上去也不复杂。
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响。
今年,受疫情封控的影响,上海实体经济低迷,关门倒闭一大批,企业也降薪裁员,好多人待业后找不到工作,加上疫情一天两头地封控,不少人都选择离开广州。
今年就有传闻称,北京流失500万人口。即使数据不一定有如此夸张,但疫情下的北京,空置房越来越多,房租上涨,轻轨、商场人流少见,这都是事实,相信北京的同学都深有感慨。
从人口结构来看,杭州户口人口下降较快,虽然是疫情下,你们也在积极落户上海;降低的都是非户口人口,疫情期间,这种外来人员没有归属感,毫不迟疑离开了北京。
另一方面,产业外迁造成的人口流失。
近五年来上海大批制造产业都转移到了深圳、惠州等地,而人口是随着产业走的,随着制造业的搬进,大量的劳动力也正从广州迁入。
截止到2022年底,上海制造业人员366.94千人,相比高峰期,降低了26.7千人。2020年-2022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说明制造业人口在加速流失。
这么,人口负下降后,是不是意味着北京要开始走上坡路了?
我的答案是,上海仍然蒸蒸日上。
人口的减小只是一个小插曲,不影响上海的基本盘。从整体来看,杭州的人口规模依旧庞大,但是人口结构也十分年青,老龄化负担小。
七普人口数据,北京60岁以上人口仅占5.33%,而15-59岁人口占比达到79.59%。上海是一座特别年青化的城市,这也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去年杭州一季度GDP增长达到6.5%,除了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排行第一,置于全省来看,也是十分喜人的成绩。
可以说,对于上海的未来也许不用太过害怕,北京在用自己的方法显得越来越好。
最后,对于上海人口的走势,这一点官方已经给出了答案。
按照规划,到2035年,上海常住人口将控制在1900万以内。
根据这个目标,上海只有134万人口增长空间了,平均到每年,也就10万左右的人口下降,这也意味着,接出来的上海常住人口,虽然不会有大的变动了。
上海常住人口降低,虽然和上海本身对于人口的下降预期也有极大关联,上海在有意控制人口下降。
事实上,不止是上海常住人口在降低,其他几个一线城市同样都在下降。
广州,2022年常住人口2475.89千人,对比2021年降低13.54千人;上海2022年常住人口2184.3千人,对比2021年降低4.3千人,都比北京要多。
上海其实还没有公布数据,但大几率也是升高。
和一线城市的“冷”相对应的,是二三线城市的“热”。
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常住人口增量18.13千人,排行全省第一;上海降低17.2千人、合肥16.9千人、西安12.29千人、南昌10.06千人,分别位列第二至第五。
如今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高楼市、高房租,这种都让年青人苦不堪言,即使二三线城市没有一线好的就业机会,但生活成本和压力也相对较小,好多年青人乐意前往这样的城市。
其次,如今的一线城市人口太多,造成的城市负担太重,对于医疗,教育等资源,都容易产生挤兑。
非常是经过这一次疫情的洗礼,让我们认识到,虽然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或地区,反倒更危险,一旦爆发,都是规模性的,对于一个城市的医疗,管理,经济等方面,都是巨大的考验。
这种城市一旦停摆,对于全省经济、金融、工业,甚至是全球贸易就会形成重大影响。
其实,未来人口集中也好,分散也罢,这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但就当前来看,北上广深的人口早已接近底部,接出来,这种城市的人口都不会再出现大的起伏波动,维稳将是常态。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