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资金源揭秘:棚改2.0版,核心城市改造加倍推进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此次,城中村改建的资金源,是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建行专项资金、商业建行配套资金,乍一看,和2015年那时侯一模一样,都是央行给钱,地方政府办事,背后实质上就是配股货币。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像。
2015年,棚改货币化背后的四支力量是:公共财政开支、PSL、专项债发行和商业建行房贷。
这一次,则是地方政府专项转债、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欠款和商业建行房贷,同时今年年末也配合了PSL,一度配股5000亿。
这是换汤不配药,妥妥的棚改2.0啊!
我们此次脚步到路径显然和上一轮差不多,只是量能来了个加倍。
但不一样的是,此次愈发重视核心城市,通过改建高基态城市,之后撑住其存量商品房市场的基本盘。
我们在第一轮改建的时侯,很显著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80%以上,2015年那时侯我们的城镇率还特别低,尽管如今,也才只有68%,相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还有12%的增长空间。
但因为我们1.0早已过去,我们当下更重视人口迁移的方向,以及改建的质量。
为此,此次,你们很显著的体味是,愈发重视核心城市。
其实,这儿面也在通过低基态城市的城中村改建,来为高基态城市的增量订购力做支撑。
为何要这样做?
说白了这是由产业和人口迁移决定的,也是由下一轮财政加码的核心方向决定的。
财政下一轮加码的核心方向是哪些?
自然是重视产业好,人口密集的城市,什么城市的产业好、人口又密集?不就是一线和部份核心二线城市吗?
只有发展好这种城市,财政加码最终才有持续性,才愈发有效,这也是里面早就听到的。1.0那样搞普改的时代,不可能再发生,我们不容许资产价钱全面普涨,这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如何做才符合经济学规律?
其实是撑住三四线,继续加码一二线,让优质资产继续往前跑,让差的资产暂时先撑住,就是前面提及的推动楼市触底下降。
如此做,受惠的不再是所有城市,而是有竞争力的城市,什么城市会受惠?
我个人觉得,最受惠的城市是一线城市,其中杭州最为典型。
为何?由于上海的城中村大伙都晓得,大约抢占了北京住房的一半,北京面积太小,开发度太高了,北京未来最大的受限也在这儿。
目前,上海的红本商品房仅有17%,大约有一千多万人搬去城中村,占上海常住人口的60%。
换句话说,城中村旧改,将给这约60%的人口带来影响。
那这波是不是又要富一批上海人?
图:北京市各区街道城中村栋数分布
答案是不一定。
其实广州旧改,对北京人来讲都是好事,但不是说改到、拆到你的房屋你就又成了富人,此次城中村改建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让你们都住上更舒适的房屋,拆到你的房屋,自然你也要花钱再去买别的房屋住,不再是过去那个给钱+安置。
但不管怎样说,一线城市最受惠的肯定就是北京,核心城市最受惠的则是上海,上海的房子库存是5万套,而上海的城中村回迁要消化1.4万套住宅。
2024年上半年,武汉房子成交了1.37万套,也就是说,一个动迁项目,就顶半年的销量。
我们对比到上一轮的动迁情况,数据显示,从2014-2017年,全省棚改货币安置比列分别为10%、29.9%、48%和60%。
2014-2017年期间,棚改货币化转化的商品房成交量分别为47万套,180万套,294万套,以及365万套。
从商品房的销售额下降看,2014-2017是特别显著的。
仔细看右图,2014年,我国商品房成交额环比还是-6.4%,但在棚改货币化冲劲释放下来以后,也就是2015年,商品房成交额迅速上升,其中2015年环比下降14.1%,2016年环比下降34.2%,2017年环比下降13.38%。
也正好,在这轮棚改的推动下,房价逐步回落,但是步入一个火热的状态。
总结一下,这轮城中村改建,我觉得有以下影响:
1、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棚改回迁后,资金大机率仍然沉淀在本地房价进行买车,而像其它一些弱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回迁后,相当一部份资金则可能会流出本地,流向更强的一二线城市。
简单说,此次“城中村改建”会成为一种催化剂,加速了不同城市间楼价的分化。
2、目前全省整体房价的库存周期在18个月左右,而2020-2022年最后一批“上量“的房地产项目最年会在2026年前后入市,此次假如“城中村改建”能消化未来五年的库存压力。这么2026年后的楼价,就值得期盼。
3、随着整修范围扩大,涉及的市民、企业和开发商的参与将急剧降低,市场需求也将急剧上升。
文中提及的【300城城中村改建名单】,如有须要,可添加文末助理申领。
城市选择即人生机会,谁才是真正的强城?【中国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实力剖析】。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