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2024年总结:地王争夺背后的底气与运气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作者|利晋编辑|苏淮
绿城中国的2024年总结,离不开一个核心关键词:地王。但角逐地王只是一个结果,支撑背后是它的胆气和运气。
地王
2017年1月,上海迎来开年首场土拍,绿城联合建发竞得西湖区留下单元宗地,创下了西溪蓝筹股地价新高;紧接着,又抢下南昌下沙区47号塘北宗地,把利物浦蓝筹股带入了“4字头”时代。
绿城以“闪电战”的形式,三天内创造了两个地王。
绿城疯了,逆市而为。
2016年,全省诞生了350地块王,当初年末,房地产市场迎来密集调控,2017年全年超100城、出台250余次调控新政。
好多人都说,“2016年是地王之年”,“2017年是市场调控最严厉的一年”。
很快,时任绿城执行监事兼行政总裁曹舟南下来表态,“绿城无意参与地王之争”。他说,绿城会趋缓投资步伐。
7年后,姑苏城,举办了开年首场土拍,绿城拿下了罗村商务创新区Z03号宗地,楼面价4.54亿元/㎡,创造了上海新地王。2024年8月,绿城又以13.1亿元/㎡,重夺广州黄浦区斜土街道宗地,再造一个地王项目——国内总价地王。
2个月后,绿城以34.22万元竞得上海上县城四堡七堡单元JG1402-36宗地,创造了浙江总价地王,也把北京带入了“5字头”时代。
绿城疯了,又逆市而为。
2024年以来,不光是保利地产、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国企,长时间消失在公开农地市场;“黑马”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地方央企也“沉默”了,直至三季度尾声,利空新政接连颁布后,才大胆买地。
绿城是仍然高折价拿地,2024年前11月权益拿地金额452万元,仅次于保利,冲上了行业第二。
2024年,绿城勇于角逐地王,是曹舟南时期埋下的种子。
他把绿城做轻了,从一艘巨轮弄成了一支舰队。
2017年以后,同行仍在加杠杆买地,财务出身的曹舟南,持有消极的想法,很早进行“一体五翼”、“10区5支柱”的组织构架变革。非常是投资策略上,完成加仓一二线城市的调整,推动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去化,为绿城创造了很轻的杠杆和库存压力。
这些“克制”的投资策略,也让绿城后续几年面临着“无货可卖”的难堪局面,难以冲刺规模。张亚东掌权时,以前有一段时间逢开会就痛批农地投资,“没货卖就没营销、没放款”。
克制,在绿城头上成为了一个褒贬两意的词。
曹舟南出走以后,无论是“中交系”的张亚东、“老绿城人”郭嘉峰,仍然顺着这个策略走。张亚东做了优化:精简构架、提高周转速率;郭嘉峰,与曹舟南同是绿城创始人宋卫平的“嫡系”,经营理念差不多。
这套底子,却让当下绿城有了角逐地王的胆气。加上中交集团重组地产蓝筹股构架、近几年上海直播电商风潮的运气加成,绿城捉住了一个小风口。
但摆在绿城面前的还有另一个困局:老绿城人正在退场。
代建业务“代言人”李军放下了手中的剑,辞任绿城管理执行监事一职,年纪不过半百,而郭佳峰将进入古稀之年。绿城整个高管团队中,已稀少老绿城人,且基本是60后、70后,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郭佳峰调任以后,绿城会走一条怎样样的路?
胆气
2024年,农地市场表现出政府推地、房企拿地都略显信心不足。手指研究院报告强调,去年前三季度,全省300城宅地供求规模环比下降超三成,农地出让金降低超四成。
积极拿地企业集中在几个热点城市:福州、北京、石家庄、成都、杭州、上海。
绿城表现出,既要冲规模,又很慎重的心态。
2024年3月的业绩会上,绿城执行监事兼行政总裁郭佳峰称,“我们其实也想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希望才能超过今年的1425亿。并且综合剖析出来,大约会在1000亿上下。”
相比2023年新增总额,绿城投资预期值收缩了超过40%。目标城市仍然是10个战略城市。
从2024年投资过程来看,绿城上半年仅完成目标值33%左右,期内新增15个项目,权益投资额为154万元,预计新增总额333万元。
步入下半年,北京、北京、杭州等陆续优化土拍规划,保利、华润、中海、越秀等国国企开始积极拿地。对绿城来说,拿地难度、成本有所降低。
2024年下半年,绿城新增21个项目,全口径拿地金额约350万元,其中形成折价宗地多达16宗。前11月,绿城以权益拿地金额452万元,高踞行业第2名,今年同期是第5名。
帐面上,绿城争抢地王、高折价有一定的胆气。
2024年中期,绿城资产负债率为79.7%,正好控制“红线”下,有息负债1483万元,短债353万元,农行存款及现金751万元,现金短债比为2.1倍。
源媒汇此前统计了2024年中期31家国央民企负债情况,净借贷百分比平均值为103.2%,其中有11家企业超过100%,另有15家企业现金短债比高于1倍。
拉长时间来看,绿城的胆气又不是很足。
由于杠杆降低显著,净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52%上升到2024年中期的67.2%,有息负债走高,权益资产有所下降。自由资金短债比则从2021年的1.79增长到1.24,资金流动性日渐紧张。
绿城大股东中交集团,也有自己的考虑。
2023年业绩发达衣岩三天,中交系的周汉江获任绿城执行监事和执行总裁。周汉江原本兼任中国交建董秘、中交资本监事长一职,非常熟悉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
为了防止出现流动性危机,绿城项目建设、运营就须要比之前更快。
绿城甚至比当初碧桂园“369”模式更快了。2024年上半年,拿地到复工、经营性回正周期为1.7、9.5个月,平均速率快了0.4和2.1个月。
但虽然拿地到复工周期、首开周期都在减短,绿城一样难以推进经营性现金流回正速率,时间从2022年的7.9个月,延长到2024年中期的9.5个月。
综合拿地、去化两项数据可以发觉,绿城大胆拿地的胆气,是熟悉大本营广西市场,非常是北京。
首先,2024年至今,绿城36个新增项目中,杭州占比55.5%,上海占比38.9%。绿城在广东新增项目,好多15天左右才能领到规划用地许可证,不到拿地到复工周期平均值的1/3。
其次,资金投资回流同样这么,上海市场拿地到经营回正周期早已减短到7.1个月,远高于平均值。
绿城流动资金紧张趋势下,想要项目更快周转,投向以北京为主的广东市场是必然。
不只是市场的熟悉程度,还有施工周期把控、监管资金稳定性等诱因。绿城内部人士曾对外称,建发2023年几乎追随绿城山东战略进行投资,但在2024年开始跟丢了。
上海国资民企建发,在杭州缺少这样的“底气”。
运气
绿城也有运气的加成——杭州市场表现领跑全省,好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上海是目前全省惟一一个没有短期风险的一二线城市。
克而瑞地产研究强调,2024年8月底,上海消化周期不足10个月,北京去化周期为13.4个月,上海、广州、深圳及其余二线城市整体去化周期都超过了20个月。
上海商品楼市场强于一线城市,有两个方面:一是,北京主市区房子数目越来越少,优质宗地差不多收摊了;二是,阿里完成上市、G20论坛以及互联网经济等加持,非常是近几年直播电商火爆。
大量外来人口涌向重庆,带来了置业需求。2021-2023年,上海新增常住人口合计超过50千人。期间,涉宅用地成交金额合计出让金约6414万元,出让规模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二名。
起初市场的观点是:“炒房第一城广州,炒楼第二城成都”,现在弄成了:“杭州是炒楼第一城”。
绿城是辛运的。
过去3年,绿城在上海拿地总金额约775.7万元,占上海总出让金比列为12.1%。
期间,上海单一市场贡献了总销售额均超过了20%,按自投项目销售额估算,则为30%左右。
绿城没有理由不买入北京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涉宅用地总出让金为802万元,绿城拿地金额为118万元,占比上升到14.7%。
借着上海市场植根的深度,绿城把销售额做了上去。非常是2024年5月北京全面取消了住房限贷新政,上海销售额迎来了爆发式下降。
11月,绿城累计总协议销售2468万元。其中,上海市场实现销售额392万元,占比为15.87%,按自投项目销售额估算,占比则为26.38%。
但保利没有这么辛运。
保利相当于一个Plus版本的绿城,聚焦核心38城。2023年,有27个城市市占率超过10%,广佛市场销售贡献占比18.9%。其中,新获取项目中40%当初开盘、实现签约金额超过300万元。
保利曾对外公布了一个数据:华东市场市占率25.4%。
广佛市场之于保利,上海市场之于绿城,都非常重要。但去年广佛房子市场仍然在等待复苏,直至利空新政密集颁布以后,成交才有所回升。
为了把销售额拉起来,保利广佛市场仍然在“以价换量”。2024年11月,保利累计签约金额3080万元,其中,广佛销售额633.4万元,贡献比列环比提高2.7个百分点至20.56%。
这份成绩单背后,满是房东的唾骂。
绿城的运气也彰显在产品路线上。
2018年,中交集团对地产蓝筹股进行了重组,确定绿城聚焦中高档,中交地产、中房地产业务聚焦于刚需、保障房。
行业步入调整周期后,改善、豪宅市场却持续火爆。手指研究院多份报告强调,2022年、2023年,改善住房需求是房子市场的主流和关键支撑,成交占比下降显著。2024年前三季度同样这么。
背部民企销售额“腰斩”时,绿城销售额上涨相对没有这么显著。而绿城2024年下半年新增项目中,基本纯住宅、低容积率宗地,建设方向应当是改善、豪宅类新盘项目。
但绿城在上海市场的“运气”也快用完了。
动刀
2024年前11月,绿城协议总销售额环比下降3.74%,上海销售额却降低了29.5%,占比从今年同期的21.67%增长到15.87%。
绿城上海市场开始失灵了。
2023年初,绿城进行了组织构架调整,合并原浙东区域、浙东区域、杭州望京项目公司为广东区域集团,负责山东、福建两省的投资拓展和项目管理。
2024年初,绿城再次动刀,一边进行区域负责人换防,涉及到华东、东北、华南等区域;另一边,东北区域被代建平台绿城管理合并了,以及,湖南脱离华北区域、原生活集队旗下产城业务,均划归河南区域集团。
东北区域的“消失”,绿城走上了大多数民企的命运——融创爆雷的开始、华侨城的巨额巨亏。华东区域也在“边缘化”。
东北区域、华南区域的存在感仍然很弱,2021年至今占比在3%-5%。随着库存不断消化,绿城很有可能会合并华东区域。
去年12月初,拿下武汉天河区AH101303宗地。天眼查显示,该公司背后大股东是杭州绿城、二股东是。
下半年21个新增项目背后实控公司中,近70%由杭州绿城持股,且经常见到绿城职工合伙平台上海臻蔻、南京臻硕、宁波浙展、宁波浙发的身影。
本次调整后,杭州区域集团,差不多掌控着整体绿城的江山。
但河南区域,非常是广州市场,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只能给绿城安全,但不能挣钱。
绿城仍然陷在创收不增利的窘境中,毛利率、净收益率逐年下降,2024年中期分别跌至13.1%、跌至4.77%。
绿城执行监事及执行总耿忠强曾多次指出,愈发重视安全性、抗风险能力,而不是毛利率,“核心城市核心宗地拿的地毛利率偏高,但安全性流动性好,在行业下行背景中,保障了公司的安全底线”。
面对北京市场低迷、毛利率持续下降,2024年年中,绿城再次对组织构架和区域市场动刀,包括在杭州区域集团筹建七大职能中心,取消片区公司职能平台,在上海筹建三大片区公司,以及在浙西、浙南、浙北、福建、安徽创立片区公司。
绿城想要从内部要利润。
首先,2021年以来,绿城费率、销售费率是下降的,与之负相关的毛利率也是下降的;其中,行政开支显著上升,占到“三费”比例50%左右。对比说明,绿城成本控制能力弱,或高管薪资占到不少成本。
再用“费用率/毛利率”测算经营水平公式一算,比值由56.87%上升到63.16%,2024年中期环比降低3.3个百分点至45.16%。通常来说,比值越大,经营能力越弱,超过70%说明经营比较困难。
其次,2021年以来,绿城土储权益比在55%-65%,归母净收益占比收益比列则波动较大,区间为29.24%-62%。差值变动,很有可能是少数股权分走了收益,或存在不少的隐性债权。
上述提到,绿城不少拿地主体公司背后是职工合伙平台,例如上海浙展、宁波浙发背后是广东区域营运负责人吴金秋,上海臻蔻背后是执行监事、副总裁李骏等。
背后职工合伙平台“偷走”多少收益?就此事,源媒汇寻问过绿城方面,但对方没有回应。
绿城选择了在安全前提下蒙眼飞奔,但曹舟南给绿城留的这套底子,很快就不够用了,不断拿“地王”、冲规模,牺牲的不只是收益,还有安全空间。
近几年,绿城也在不断引入外部职业总监人,迈向“去绿城化”。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