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部分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预算下达,566 亿元如何分配?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为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预算执行进度,提升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财政部于近期发布通知,提早下达2025年部份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贴资金预算566万元。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住房保障、城中村改建、老旧新村改建和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建等领域,以确保相关项目的顺利施行和资金的及时到位。
财政部明晰,该项资金待2025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规定程序筹措使用,具体使用范围依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具体分配比列是如何的?
住房保障资金预算为119万元。
城中村改建资金预算为100万元。
老旧新村改建预算为332万元。
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建预算为15万元。
主要目标和预期成果有什么?
到2025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要目标和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多个地方政府计划明显提升城镇常住人口的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诸如,相城区的目标是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提升到28%,而无锡市的目标则是达到25%。
棚户区改建:多个地区计划急剧提高棚户区(危旧房)改建的覆盖率。诸如,相城区的目标是达到98%,而广东省计划完成33.75万户的棚户区改建。
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各地政府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并适当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标准,以降低对有住房困难的新居民的保障力度。据悉,政府还将探求多种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并通过实物保障与租赁补助并举的方法,确保五保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提高居住环境和品质:政府将持续推动城镇老旧新村改建和城中村改建,提高新开工红色建筑和成品住房的比列,优化居住环境和品质。同时,新建的保障性住房需充分考虑居住群体的就业需求、交通便利性和生活配套设施等诱因,在提供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时,逐渐建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解决特定群体的住房问题:重点解决新居民、青年人非常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据悉,还将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苦农民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
推进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将促进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采用BIM技术、装配式家装和红色节能建筑等创新方法,预计建筑业产量年均下降8%。
构建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审核、分配和后期管理机制,推动住房保障数字化变革,施行“阳光工程”,并引入廉洁风险防范和效能监察机制,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城中村改建、老旧新村改建和棚户区改建项目的具体施行计划和时间表是哪些?
城中村改建
两年施行计划:在两年内推动以中心市区为重点的83条城中村改建,力争到2023年末前,33条已批复改建施行方案的城中村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其余50条城中村拆迁安置房复工建设。
三年行动方案:结合省级重点功能片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以及重要水景廊道相关区域的开发建设,加快含两年施行计划在内的183条城中村改建,力争到2025年末前,列入“三年施行计划”的83条城中村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其余100条城中村拆迁安置房复工建设。
老旧新村改建
2023年计划:北京市确定了2023年改建68个项目(525个新村),涉及村民99891户,楼座数2440个,改建面积755.91万平方米。
2024年计划:国务院提出在2023年启动市民意愿征求、项目立项审批、改造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并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提早至2023年复工施行。
常年规划:依照《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将完成老旧新村改建。
棚户区改建
棚户区改建主要在全省三四线城市进行,以拆除新建为主。
具体项目:比如,某区城乡统筹中心在2024年将推动还盖房主体工程建设,并适时启动城南村改建范围内相关工作。
这笔资金怎么确保用于住房保障、城中村改建、老旧新村改建和棚户区改建等领域的健康发展?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资金来源多元化:这种改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十分广泛,包括政府财政开支、专项转债、政策性建行按揭、城市更新基金以及民间资本等。诸如,城中村改建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村集体筹措资金及市场化融资等。棚户区改建则主要借助开发性金融、公共财政开支和其他资金。
明晰资金使用范围: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资金严格依照规定用途进行分配,不得挪作他用。诸如,城中村改建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征收补偿、安置住房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老旧新村改建的资金主要用于新村内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修。
绩效评价机制:补贴资金的分配根据各市住房保障、城中村改建、城镇老旧新村改建、棚户区改建任务量和绩效评价结果等诱因进行调节。绩效调节系数的设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疗效。
新政支持与监管:国家高度注重那些改建项目,并通过一系列新政文件和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和指导。比如,《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据悉,地方政府也依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项目资金申请进行审批和监督。
有什么监管和评估机制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第三方机构评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第三方机构按照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复核,并提出整改建议。区评审小组办公室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举办中期评估。
全流程事中监管:区评审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获得引导资金支持的项目进行全流程事中监管,包括实地勘查、核实项目单位季度上报内容的真实性等。同时,配合举办项目检测和完工初验工作,并及时递交初验申请。
事后监管与审计:区评审小组办公室会同,对引导资金的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稽察。据悉,区评审小组办公室还将为重大示范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并定期上报项目执行情况和引导资金使用情况。
专项检测与综合评估:通过专项检测、综合评估、驻点督查等方法加强资金监管,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
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构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制度,强化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估。
多方协同监管:专项基金管理小组统筹,成都市慈善总会审批,配合指导,第三方机构组织施行项目评审、评估等多方协同监管,严格落实资金使用原则、适用对象、使用范围、项目评审立项、绩效评估、监督管理等举措。
独立核算与专款专用: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接受监督并配合审计。构建绩效评价、承诺机制、信用管理和信息公开等制度,以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监督检测与责任落实:负责对捐助项目的施行、资助对象的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申请单位需合法合规管理和使用捐助资金,自觉接受和配合监督部门举办有关监督检测工作。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