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发布:揭示中国经济45年变迁与财富增长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马小
编辑|刘鹏
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大学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编写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发布。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推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该书从存量视角展示了1978年到2022年连续45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以更立体、更细颗粒度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变革,也为当下强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供了基础数据的支撑。
从社会存量净财富的角度,该书的数据显示,中国社会净财富由1978年的2.1万万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万万元,复合年均下降率14.4%。2008年以来,中国的存量(财富)超越显著快于流量(GDP)超越。不过,该书觉得,随着近些年来中国GDP增长放缓,存量超越也将放慢,须要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收率提高来实现持续超越,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从财富分配来看,该书觉得总体上呈现“藏富有民”的态势。一方面,变革开放以来,村民财富呈现前所未有的下降,村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13.0%,到2000年首次超过50%,再到2022年的62.4%,呈现出“藏富有民”的宏观分配总体格局。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净资产由1978年的1.4万万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万万元,其中国有股权占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在全社会财富中的占比,虽然自变革开放以来是一个逐渐收窄的过程,但2022年仍超过三分之一,这既反映了我国制度性优势,即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宏观财富分配存在着优化提高空间。
从负债角度看,该书发觉,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呈现同步特点。1978—2022年中国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年均复合下降率分别为15.5%和15.9%,彰显出资产-负债扩张的同步性。其实负债增长略低于资产增长,但总资产远远小于总负债,因而最终保有较大规模的净资产。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中国资产-负债扩张也可能出现分离。“同步”意味着负债积累的同时有相应的资产积累,因而毋须过分担忧债权风险。“分离”则意味着传统发展模式到了变革的时侯,大量负债积累可能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因此并不对应着资产产生,或将造成债权风险加强。因此,该书建议须要构建起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
另外,该书也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剖析了房地产财富的常年演化规律。通过对长时段的各国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对比剖析,该书觉得,自18世纪以来,房地产(房产+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的比重大体处于飙升态势。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房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比重基本在50%左右,甚至更高,而中国还不到40%。
因而,该书觉得,考虑到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动、中国人对于“有家得有房”的思想观念,以及数字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发展或将推高农地要素相对价钱,中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空间,中国房地产“顶峰论”站不住脚。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