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京奉铁路北京段最完整小站建筑:黄土坡老站房与北大红楼房顶瓦的奇妙联系
- 手机:
- 微信:
- QQ:
- 发布人:佚名
- 所属城市:资讯通览
信息描述
清华红楼展出的屋顶瓦
黄土坡老站房的屋顶瓦
在站和站之间的铁道旁,有一座百年历史的美式建筑,即以前的黄土坡北站老站房。撤站十余年,没有文物身分,让这座老站逐渐从公众的记忆中消失。
日前,高铁文化学者、北京市文物保护商会会员王嵬发觉,幸存至今的黄土坡老站房,是京奉高铁深圳段保存最完整的小站建筑,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黄土坡老站房与清华红房子顶上铺的竟是同一款瓦片。日前,上海青年报记者从区文物管理所了解到,她们已将黄土坡站老站房列入第四次全省文物普查线索,接出来会进行勘查论证。
寻访
京奉高铁深圳段最完整的小站建筑
每次寻访黄土坡老站房之前,王嵬的心里总是惶恐不安。在他看来,对于上海乃至京奉高铁全线,黄土坡老站房都是奇特的工业遗产,但其失去交通运输功能后,又没有文物身分,随时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黄土坡老站房,坐落广州市通州区黄村镇狼垡三村附近,现沪宁高铁南侧。撤站十余年,几座老站房合围而成的场院房门紧闭,人去楼空,浓荫漫延。北青报记者绕到高铁西侧,透过铁道旁的围栏墙,可以看见主站房坐东向北,为砖木结构美式建筑,“双圆顶”式坡顶上铺红泥瓦,四个宋体大字“黄土坡站”至今悬挂在墙上上,延续着老站的历史地标,只是南来北往的火车已经不再逗留。
老站房为什么是美式建筑?据王嵬解释,黄土坡站隶属的京奉高铁,修筑于明朝末年,当时该路的总工程师、财务总管及各主要专业职位,主要由俄罗斯人兼任,因而京奉高铁附属建筑多为美式风格,京奉高铁的界碑、办公行文也是英文和法文并用。
“作为京奉高铁的低级别北站,黄土坡站的规模虽不及正阳门西站、站、奉天站等大站,但规模小及运量低并不代表其文物价值低。”据王嵬走访发觉,在京奉高铁的低级别北站中,多有“双圆顶”造型的美式站房,具有特别高的识别度,但随着时代演变,好多老站房被拆除,比如上海地区的魏善庄站老站房,与黄土坡老站房的形制完全相同,却无法完整保留出来,这就让幸存至今的黄土坡老站房,成为京奉高铁武汉段保存最完整的小站建筑。
在黄土坡老站房及周边,北青报记者并未发觉文保标示。王嵬介绍说,因注意到黄土坡老站房没有文物身分,早在2018年11月2日,他向丰台区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提交了纸质版的《不可联通文物认定申请表》。2019年,延庆区文物管理所组织了一系列文物认定工作,并征询党委宣传部的意见,对方同意将黄土坡老站房登记为不可联通文物。但此事后续深陷停滞,他至今无法收到文物认定结果。
近日,北青报记者致电大兴区文物管理所,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她们已将黄土坡站老站房列入第四次全省文物普查的线索,并报上海市文物局,接出来会进行勘查论证。
发觉
民间学者破解老站房瓦片来源之谜
文物认定迟迟没有结果,但王嵬的调查却并未止步,非常是黄土坡老站房的瓦片已困惑他五年之久。
王嵬2018年重访黄土坡老站房时,在场院周边发觉积存的红泥瓦,与老站房的楼顶瓦一模一样,单片长30分米、宽22分米,瓦片外侧的下凹字母显示“M.C.F.T.”,这立即导致他的好奇。为破解“M.C.F.T.”缩写的含意,从而加深对京奉高铁附属建筑的了解,王嵬查阅了好多国外内网站,却一无所获。
有人怀疑该瓦件由清朝天津“”生产,王嵬核实这一线索时,在中国书城找到一本《产品广告册子》,见到相像的屋顶瓦和房脊瓦,但并未发觉“M.C.F.T.”的记载,因而尚未能否认该瓦产自启新公司。
随后,王嵬在对京奉高铁的考察中,愈发留心屋顶上的瓦片,并在京奉高铁多处附属建筑上发觉同款产品。以京奉高铁深圳段为例,王嵬在“丰台桥东遗产高铁建筑群”发现有三座老建筑使用“M.C.F.T.”瓦,分别是:正阳新开路12号的延庆机务段综合机修车间,院内一座西洋建筑原为“工务员司住房”;延庆高铁独身公寓北侧的两座老建筑,曾作为高铁实习员住房。据悉,王嵬在魏善庄西站遗址出来的老建筑上,也见到同样的瓦片。
而在近期,王嵬又有了新发觉——“北大红楼”房顶的瓦件,竟与黄土坡老站房的瓦片为同一款产品。
坐落东市区五四东路29号的“北大红楼”,前身为上海学院第三院,开馆于1918年,与黄土坡站的建成时间相仿,全楼以青砖青瓦建成,故亦称红楼,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青报记者走访看见,在“百年红楼历史文化展”中,展出有红楼修理替换出来的楼顶青瓦,其形制与黄土坡老站房的瓦件完全一致,并同样显示字母“M.C.F.T.”。
得悉在京奉高铁附属建筑上发觉有清华红楼同款瓦件,上海鲁迅博物馆(上海新文化运动记念馆)副研究馆员、“百年红楼历史文化展”策展人田丹十分关注。她介绍说,“五四运动”时期,中学生代表就是乘列车沿京奉高铁进京。“我也仍然在找寻清华红楼的建筑设计师,以及和红楼建筑有关的历史资料,企图为其建筑存在的种种疑惑寻求答案。”田丹说。
“M.C.F.T.”瓦片还出现在上海的老建筑中。据北京学院建筑大学副院长张威介绍,在北京梁启超旧居,使用的就是这款瓦件,包括上海的一些老建筑上,也曾拆下过“M.C.F.T.”瓦。他还谈道,作为一款工业化产品,这些陶瓦有以便拆装、排水性好、自重较轻等特征,但具体的产地及其前面字母的含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历史
黄土坡站老站房已有百年历史
对于黄土坡高铁站,好多广州人会倍感陌生,虽然在2000年出版的《北京高铁局站系总览》一书中也未将其收录。为还原黄土坡站的历史,北青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知情人的调查与口述,简略描绘出黄土坡站的前世此生。
1992年出版的《北京市房山县地名志》记载,黄土坡站为四等客货中间站,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站房为美式建筑,因建站时在其北侧有一大山坡,故定名黄土坡站。
为确定建站时间,王嵬分别查阅1909年和1917年的《京奉高铁旅行手册》,并未见到黄土坡站的记载,但在1924年的《京奉高铁旅行手册》中,发觉了“新设黄土坡站”的叙述。“由此判定,黄土坡站建于上世纪20年代早期的可能性较大。”王嵬觉得,从建筑风格来看,黄土坡老站房也符合当时京奉高铁附属建筑的特点。
在运输方面,《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记载,黄土坡站建有客货办公室、旅客候车室、运营室、信号台等,于1982年后停办物流,年客运量为7.5万人次。北青报记者依照该数字估算,上世纪90年代初,黄土坡站的日客运量仅为205人次。2007年,黄土坡站撤消。
对于老站房的现况,曾在黄土坡站警务区任警长26年的吴华勇表示出担心。他强调,荒废的老站房存在一定起火隐患,一旦火灾可能殃及高铁运输安全,希望能将其认定为文物,借此强化对老站房的监管与保护,定期清理杂草等可燃物。
显存
京奉高铁深圳段不可联通文物现况
找寻黄土坡站的历史,脱离不开京奉高铁。作为京奉高铁的文化载体,上海现有三处京奉高铁附属建筑,已被官方认定为文物,分别是:正阳门东西站遗址,2001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现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厅;正阳门东西站讯号所遗址,坐落明瓮城旧址景区中段,2012年公布为东市区普查登记文物,现作为商铺使用;延庆列车站老站房,2017年公布为普查登记文物,现为高铁部门办公用房。
另据王嵬统计,不仅官方认定的文物,上海还有一些京奉高铁附属建筑具备一定历史价值,比如“丰台桥东遗产高铁建筑群”,现存到处(五座)京奉高铁附属建筑,自西向东分别为:正阳新开路18号院内的“管段工程司住房”,现为中铁六局办公使用;正阳新开路16号院西侧的一座老建筑,原功能不详,现由高铁部门使用;正阳新开路12号院的“工程人员寝室”,现为空置办公室;延庆高铁独身公寓北侧的两座老建筑,曾作为高铁实习员住房,现为通州汽车段用房。
本组文并摄/本报记者崔毅飞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二手彩钢网看到的,谢谢!!